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勇1,2,3,陈豫英1,2,3,李婷1,2,3,苏洋1,2,3(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台).贺兰山东麓两次暴雨过程湿位涡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赵婷婷1,孟鑫2,高凌峰3,周泽文1,刘海龙1,高晶1(辽阳市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雄安新区气象局).2021年11月6—9日辽宁省极端暴雪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汪文雅1,2,朱凌云1,2,郭伟1,2,王雁1,2,陈玲1,2(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五台山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9年8月太原市一次典型O3和PM2.5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王月1,2,3,刘成瀚4,段云霞1,孙虹雨4,崔景琳1,苏雨萌5,陈沛宇6,班伟龙1(沈阳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气象台;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0年夏季辽宁省多模式降水预报检验[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王佳津1,2,王彬雁1,2,肖递祥1,2,龙柯吉1,2(四川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目标对象检验法的四川省两种数值模式暴雨预报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王苗1,秦鹏程1,佘晨旭2,赵小芳1,杨明伟3(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襄阳市气象局;孝感市气象局).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的华中地区气候变化模拟与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刘卫华1,2,金巍2,3,王会品4,师春香5,曲姝霖6,韩国敬3,于淼3(大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鞍山市气象局;大连市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0年CLDAS风场数据在辽宁省的适用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敖雪1,翟晴飞2,赵春雨1,崔妍1,耿树江3,于怡秋1,周晓宇1,李经纬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全球升温1.5 ℃和2.0 ℃辽河流域极端降水变化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贾小芳1,李杨1,孙晓晴1,董璠2(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2015年华北地区上甸子大气本底站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林益同1,2,周晓宇1,赵春雨1,2,李倩1,2,房一禾1,2,林蓉1,王大钧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1961—2020年辽宁省气候年景分析及综合气候年景评价[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梁绵1,2,潘留杰1,2,贾蓓1,严文莲3,王天舒4,高星星1,2,李培荣1(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2019年1月陕西关中平原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特征及其爆发性增强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张国宏,王晓琼,张亚琳(山西省气候中心).1961—2019年京津冀地区冬季强冷空气日数与海温异常年际变化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贾晓红1,2,李琦3(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京藏高速呼集段道路结冰期CLDAS气温适用性及其在交通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6期
  • 胡鹏宇,徐爽,耿世波,陈传雷,苏畅,陈晟源(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市气象局;铁岭市气象局;阜新市气象局).一次冷涡背景下沈阳地区雷暴大风过程的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廖云琛,吴彬贵,鞠婷婷,田梦,李英华,孙树鹏,张嘉霖,杨健博(天津市津南区气象局;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大连海事大学).基于WRF模式分析高垂直分辨率对环渤海辐射雾模拟的适用性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张爱忠,阎琦,高磊,陆井龙,腾方达,吴丹,史洪杰(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中心气象中心;辽宁省气象台;大连市气象信息中心;朝阳市龙城区气象局;阜新市气象局).辽宁地区东北风回流暴雪预报偏差成因初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谢桐川,赵胡笳,王鹏,代家庚,孙敬敏,侯续丽,吕明佳,马文博,刘宁微(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鹤岗市气象局;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延吉市气象局).2009—2019年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CO2浓度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李峻峰,赵瑾(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面向长时间尺度室外热环境模拟的节气日典型气象日气象要素序列的生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朱保美,杨以健,张继波,李密(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齐河县气象局;山东省气候中心;淄博市博山区气象局).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小气候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林辉,程晶晶,庄毅斌,黄奕丹,陈锦鹏,洪晓湘,杨德南(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漳州市气象局).2109号台风“卢碧”复杂路径与强降水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吴琼,温日红,贾庆宇,张大为,赵一俊,于文颖,刘宪哲,王楠(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盘锦市气象局;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黑土地演化与生态效应重点实验室).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碳通量特征及空间代表性[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沙修竹,宋灿,丁建芳,褚荣浩,王山海(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基于风云静止卫星的飞机增雨云物理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姜江,乔媛,任成英,蒋志,尤焕苓,叶彩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天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气传花粉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张波,孙思思,丁立国,刘燕,于飞(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气候中心;贵阳学院).贵州春茶霜冻害危险性分析及区划[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蒋维东,张荣智,陈博,张天旗,黄海玲,周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基微波辐射计雷暴预报试验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蒋超,才奎志,杨磊,曹世腾,陈宇,王一文,班伟龙(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市气象局).辽东湾北部海风锋与阵风锋碰撞形成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5期
  • 谭政华1,2,张爱忠3,阎琦1,2,杨瑞雯1,2,关雨姗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台;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中心气象中心;辽宁省气象装备保障中心).2020年2月辽宁一次暴雪过程天气学成因与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徐红1,陈军庆2,路海军2,宋明坤2,陈玺伍2,龚强1,朱玲1,沈历都3(沈阳区域气候中心;93161部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21年3月27—28日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