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青南1,汪嫒嫒2,龙泽福3,陈海峰1,单志慧1,陈水莲1,邓军波2,周新安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洪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DA-6对南方大豆品种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李瑞宁,要旭阳,赵桃弟,周玉丽,何庆元,黄守程,舒英杰(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菜用大豆发芽期耐低温性鉴定及种质筛选[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胡基华1,张烨1,张淑梅1,陈静宇1,姜威1,曹旭1,李晶1,2,吴皓琼1(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微生物菌肥对寒地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雷伟侠,韦志,孔令聪,黄志平,杜祥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不同产量水平大豆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研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张瑞萍1,高明杰1,张必弦1,王家军1,韩新春2,刘秀林1,王雪扬1,李进荣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河市爱辉区农业局).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农5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郑宇宏,张云峰,王明亮,蒋洪蔚,范旭红,孟凡凡,王曙明,林志(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35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王小林1,张盼盼1,张静1,纪晓玲1,张雄1,梁鸡保2(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土塬区施肥模式对大豆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胡慧敏1,蔡婉菡1,穆可彬1,王爽2,麻浩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豆ABA信号途径GmCDPK SK5基因异源表达探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孙崇源,崔瑞凡,王瑞阳,刘小倩,许焕青,杨宇明,吕海燕,张丹(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ERF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低磷胁迫的响应[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王成1,王雅偲2,李纳3,姚俊津1,徐石勇1,赵新1,兰青阔1,王永1(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分析[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褚盼盼(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黑豆皮花青素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王宇1,尤佳2,3,陈傲霜1,徐利剑1,胡岩峰2(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大豆胞囊线虫效应蛋白Hg16B09对植物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孙嵬1,潘艺元2,杨微1,周佳春1,高月波1,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赵小慧1,2,吴茜2,陈正强2,刘冲1,邢锦城1,陶小荣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济宁大豆病毒病的病原鉴定研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聂萌滋,王尚,朴春红,于寒松,代伟长(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纳豆发酵风味的影响和发酵工艺研究[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叶庆媛,张菊霞(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呼伦贝尔市东部地区大豆流通体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崔晓艳,顾和平,陈华涛,张红梅,刘晓庆,陈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吕世翔1,武琦2,孙明明1,孙红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2021年黑龙江省审定大豆品种Ⅱ[J].大豆科学,2021,第6期
-
梁建秋,安建刚,王嘉,曾召琼,杨文英,吴海英,张明荣,于晓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尚增强,杨东福,马质璞(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大豆叶片多种病害分类识别[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林志伟,肖翠红,白鑫雨,孙冬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解磷菌DQ-N对大豆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李国清1,丛新军1,李国瑜1,赵娜1,张丹丹2,刘相阳3(泰安市农业科学院;莒县农业农村局;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中地区肥料与根瘤菌合理配施对大豆生长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王大刚1,于国宜2,陈圣男1,3,李杰坤1,吴倩1,胡国玉1,黄志平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李瑞东1,徐彩龙2,尹阳阳1,宋雯雯2,孙石2,韩天富2,吴存祥2,胡水秀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增密对少分枝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
宫丽娟,姜蓝齐,李秀芬,王萍,张志国(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基于气候生产潜力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空间优化[J].大豆科学,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