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元1,陈元翰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大学团委宣传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进路[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陈永亮,黄涛(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析与路径探索[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严冬1,2,李然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方志文本叙事研究——以同治和民国《咸丰县志》为中心[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陈文烈1,郭云冬2,王述友2(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耦合发展与生态实践: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张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真实再造”的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恩施市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田野调查[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徐静1,钟观福1,王欣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唐山师范学院).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青年群体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罗利群,高婉玉(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体经贸集市的空间展演——基于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仪式分析[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勉卫忠,肖正刚(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载体效能探析——以西藏边坝县嘎村为例[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普永贵1,2,胡祺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政策供给变迁——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龙其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代中国边政学兴起背景下的新疆汉族研究[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罗胜(长治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廉希宪的儒学理念与夷夏民族命运共同体践行[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龚世扬1,吴桐2(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文物的征集:问题与对策——广西少数民族文物征集系列研究论文之三[J].民族论坛,2022,第4期
-
龙小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历史基础——以明清广西瑶壮族群从“生蛮”到民户演变为中心的探讨[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阿呷尔金(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发移民、民族互嵌与共同性增进——基于凉山多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姚俊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团结性整合: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的逻辑理路[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陆群1,林春菲2(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改土归流后湘西庙学时空分布与文化共相——以庙学碑刻为中心[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张兢兢(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六朝民族史研究的范式演进——兼论“族类观念”的研究展望[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余叶子(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语言服务视域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译介研究[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钟静静1,陈芳芳2(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民族地区乡村庙会的内生性秩序及其与国家的互动——以青海三川地区土族“纳顿”为例[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陈奕含1,陈耕2(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从民瑶传统建筑形制看旧时山地族群的文化认同[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刘灿姣,李雅宁(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湖南桃源回族族谱的叙事逻辑研究[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张福强(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散杂居民族工作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实践[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杨跃雄(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环境研究的转向与反思——政治生态学的视角[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彭秀祝(吉首大学人文学院).“中心”与“边缘”之间:武陵山区的人类学研究理论路径与探索[J].民族论坛,2022,第3期
-
浦昆华,尹可丽(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
徐静,钟观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藏话语分析——以党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中心[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
夏志远1,周爽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知识进入乡村:晏阳初新民教育及乡村重构方案探析[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
李章星(西北政法大学).百越南移:史实演进与文本叙事的概念互动[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
余华(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凉山越嶲地区土司管控模式演变与地方治理[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
黄治国1,杨文超2(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守望相助:清代归绥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J].民族论坛,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