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雨泽1,张岩1,陈宇2,杨春玲1(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基于深层-浅层双流学习图模型的无监督少样本红外空中目标识别网络[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白弘宙1,2,臧善志1,2,谭诚1,2,王凯1,甘良华1,徐刚毅1,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基于布拉格反射镜的单模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丁萌1,关松2,李帅1,于快快2,徐一鸣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热红外图像景深估计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罗磊1,2,3,宋立媛2,3,唐利斌1,2,3,王善力2,才玉华2,3,李俊斌2(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晕苯增强CMOS图像传感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倪沪桅,钱骏(浙江大学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朱翔1,2,张俊杰3,成海峰2,郭健3,施永荣1,王维波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键合金丝补偿的太赫兹瓦级功率合成技术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谭畅1,2,3,王世勇1,2,高思莉1,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沈佳丽1,陈颂超2,3,洪永胜3,李硕1,4(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光谱检测重点实验室).土壤中红外光谱库支持下的局部建模集优化[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冯伟1,毛雨1,孟悦1,任天亮1,王长2,3,曹俊诚2,3(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量子级联激光器非线性动态特性研究进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陈屹聪,王烁博,翟国华,高建军(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太赫兹透镜天线的进展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毕亮杰,蒋欣宇,李海龙,王彬,蒙林,殷勇(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种具有双输出端口的200-kW Ka波段速调管的集成互作用电路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张旺霖1,柴旭良1,周易1,2,裴金狄1(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谐振腔增强带间级联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肖欢1,温华2,徐文1,3,2,张晶2,程兴佳2,肖宜明1,丁岚1,李浩文3,程衍喆4,何斌5(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深圳网联光仪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启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强磁场下氮掺杂金刚石中法拉第旋转效应的偏振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白雪莉1,2,柴旭良1,3,周易1,3,朱艺红1,梁钊铭1,徐志成1,陈建新1,2,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带间级联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流输运与量子效率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江聪1,2,张帅君2,李玉莹2,3,王文静2,4,夏辉1,2,3,李天信2,3(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MoS2和MoTe2同质结和异质结中的表面电势排列[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陈宏涛,官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新息增量法评估FY-3E/HIRAS-Ⅱ观测质量[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张彬1,刘亮2,李晓杰1,周伟1(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海军航空大学岸防兵学院).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杜海伟1,2,王婧仪2,孙长明2,李强爽2(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基于少周期激光脉冲与气体等离子体作用的太赫兹到中红外超宽带辐射产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何天应,秦强,孔金丞,覃钢,杨超伟,王向前,李红福,王琼芳,李永亮,杨翼虎,李轶民,宋林伟,杨秀华,罗云,陈楠,胡旭,赵俊,赵鹏(昆明物理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碲镉汞p-on-n中波1024×768焦平面探测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殷恺1,2,3,钮新华1,3,张锷1,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一种光学载荷在轨杂散光效应全链路自动仿真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周潘伟1,2,3,于洋3,李范鸣2,3,叶锡生1,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之江激光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直线运动机构的大变倍比红外变焦成像系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王汉奇1,2,范文慧1,2,3,陈徐1,闫慧1,2(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飞秒三色谐波脉冲增强空气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波的产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褚晋简1,2,刘少帅1,2,王鹏1,2,丁磊1,肖云龙1,2,殷旺1,2,陈志超1,沙鑫权1,蒋珍华1,2,吴亦农1,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用于空间BIB探测器的0.3 W@4.2 K大冷量轻量化低温系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崔壮壮1,2,3,刘清权1,4,2,谢茂彬1,2,3,王少伟1,2,3,5,陆卫1,4,2,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节能镀膜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嵌埋材料对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腔共振模式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杨自力1,王嫚2,余灯广1,朱亮清3,邵军2,陈熙仁2(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InPBi禁带下红外光致发光效率的Bi组分依赖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郭然1,2,王跃明1,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机载高光谱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模块视轴角自校正方法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6期
-
吴昌林1,2,王长1,2,曹俊诚1,2(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太赫兹固态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工程中心).基于源偶极子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数值模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5期
-
王冰辉1,2,邢艳辉1,贺雯馨1,2,关宝璐1,韩军1,董晟园1,2,李嘉豪1,2,方佩景2,韩梓硕1,张宝顺2,曾中明2(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加工平台).基于SnS2/InSe异质结的高性能宽带光电探测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