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立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移民族群音乐到国家文化 ——从“疫情”时期新加坡七月歌台和土生华人歌曲展演谈起[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宋克宾(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基组”之节 ——周代双音编钟设计音位的基本方法[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赵书峰(湖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瑶族婚俗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研究 ——以中国湘粤桂,老挝琅南塔、博胶、万象与泰国清莱瑶族考察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肖文朴(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南方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中心).中国传统音乐空间研究述论[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杨民康(云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方丝路与海上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汇 ——南方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研究现况与学术格局[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冯磊(上海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传承与传播[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董宸(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泰南传佛教祭奠仪式音声的文化复合性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张应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祖忆与调适 ——老挝苗族音乐文化演绎的田野叙事[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魏琳琳(扬州大学).基于西方文献的中国南方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志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周凯模(香港中文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仪式音声“阐释民族志”范式建构的反身性阐释 ——以《仪式音声阐释民族志》①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李方元1,申娟2,3(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从《逸周书·世俘》篇看周初最早的“礼乐”活动 ——兼及与周公“制礼作乐”的关系[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胡潇(武汉音乐学院).周汉之际琴乐文化品格的历时建构[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胡雅静(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两周礼乐史编年研究刍论[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乔欣(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交响清唱剧《江姐》刍议[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李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轫与成长(1980年—2022年)[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两周礼乐文化论纲[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黄轲(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百年追溯 ——民国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小提琴活动史实[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李思鈺(中国音乐学院).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音景观研究 ——以长沙市湘江风光带为分析对象[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杨民康.南方丝路与海上丝路音乐文化研究专栏[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刘勇(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七声所不及”之我见[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张天彤(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原生民歌唱响新时代①[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任宏(中国戏曲学院).从人的社会活动看周代乐悬制度的实践及其特征[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李松兰1,陈卓2(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藏族传统音乐数据化传承资源体系设计与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修海林.两周礼乐文化研究专栏[J].中国音乐,2022,第6期
-
刘富琳(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客家山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J].中国音乐,2022,第5期
-
王晓东(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方知识的涵化 ——九台汉族萨满“出马”仪式音乐的成因与表征[J].中国音乐,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