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美丞1,2,刁现民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谢呈辉1,2,马海曌1,2,许宏伟1,2,徐郗阳1,2,阮国兵1,2,郭峥岩1,2,宁永培1,2,冯永忠1,2,杨改河1,2,任广鑫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张特,王蜜蜂,赵强(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滴施缩节胺与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郑向华1,叶俊华2,程朝平1,魏兴华2,叶新福1,杨窑龙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SNP标记进行水稻品种籼粳鉴定[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张军1,2,周冬冬1,许轲2,李必忠1,刘忠红1,周年兵2,方书亮1,张永进1,汤洁3,安礼政3(江苏省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张国伟1,李凯2,李思嘉1,王晓婧1,杨长琴1,刘瑞显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减库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董衍坤1,黄定全2,高震2,陈栩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大豆PIN-Like (PILS)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分析及在根瘤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杨宗桃,刘淑娴,程光远,张海,周营栓,商贺阳,黄国强,徐景升(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蔗类泛素蛋白UBL5应答SCMV侵染及其与SCMV-6K2的互作[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杨谨1,2,白爱宁3,白雪3,陈娟3,郭林1,刘春明1,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水稻胚胎和胚乳双缺陷突变体eed1的表型与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周杰强1,张桂莲1,2,邓化冰1,2,明兴权1,雷斌1,李凡1,唐文帮1,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黄莉,陈玉宁,罗怀勇,周小静,刘念,陈伟刚,雷永,廖伯寿,姜慧芳(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花生种子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陶军1,2,兰秀锦1(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J].作物学报,2022,第2期
  • 蹇述莲1,2,李书鑫1,刘胜群1,李向楠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赵雪1,周顺利1,2,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作物高效用水吴桥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省低平原区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付正豪,马中涛,魏海燕,邢志鹏,刘国栋,胡群,张洪程(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不同机械化栽培方式下控释肥配比对迟熟中粳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刘磊1,廖萍1,邵华2,刘劲松1,杨星莲1,王静1,王海媛1,张俊3,曾勇军1,黄山1(江西农业大学教育部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钾素表观平衡的互作效应[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于芮苏1,田小康1,刘斌斌1,段迎新1,李婷1,张秀英2,张兴华1,郝引川1,李勤2,薛吉全1,徐淑兔1(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汉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抗倒伏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和连锁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王亚梁1,朱德峰1,张玉屏1,陈若霞2,向镜1,陈惠哲1,谌江华2,汪峰2(中国水稻研究所;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连作杂交晚稻精准条播长秧龄机插的生长及产量特性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荐红举1,2,3,尚丽娜1,2,3,金中辉1,2,3,丁艺1,李燕1,3,王季春1,2,3,胡柏耿4,Vadim Khassanov5,吕典秋1,2,3(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薯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Seifullin Kazakh Agrotechnical University).马铃薯PIF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马博闻,李庆,蔡剑,周琴,黄梅,戴廷波,王笑,姜东(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孟颖1,邢蕾蕾1,曹晓红1,郭光艳1,柴建芳2,秘彩莉1(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小麦Ta4CL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和木质素沉积中的功能[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赵改会1,李书宇2,詹杰鹏1,李晏斌3,师家勤1,王新发1,王汉中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蓝型油菜角果数突变体基因的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阮俊梅1,张俊1,刘猷红2,董文军2,孟英2,邓艾兴1,杨万深1,宋振伟1,张卫建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田间开放式增温对东北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张倩,韩本高,张博,盛开,李岚涛,王宜伦(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控失尿素减施及不同配比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李振华1,王显亚1,刘一灵2,赵杰宏3(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烟草行业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NtPHYB1与光温信号互作调控烟草种子萌发[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谢琴琴,左同鸿,胡燈科,刘倩莹,张以忠,张贺翠,曾文艺,袁崇墨,朱利泉(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甘蓝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BoPUB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 王渭霞,赖凤香,胡海燕,何佳春,魏琪,万品俊,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超低温11年保存期对转基因作物基体标准样品核酸检测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