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垚1,吴春梅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共治机制的优化及其治理效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晓琴1,黄大勇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民族地区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契约选择行为 ——基于武陵山区的样本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蓉1,朱杰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金洲,刘耘姝(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劳动思想及其新时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冯果,王奕(武汉大学法学院).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 ——兼评杭州中院五洋债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崔景芳1,任维德2(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与写作风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夏勇,范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论《长江保护法》与《刑法》的对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乔国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城市民族工作的早期探索 ——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定边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雷振扬,张顺林(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斓,喻发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宣传到响应:灾难新闻传播功能的转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彭修银,姚羿(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日古代艺术中的“空观”与“空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周新民(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古典小说文体传统的重释与“十七年”小说文体理论的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继东,姜楠(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西方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国家身份的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丽霞(深圳大学法学院).侦查阶段证据标准智能指引的冲突与调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柳,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校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路径 ——以民族院校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傅广宛(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问题研究》评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烨鑫(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武陵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艾麦提江·吐尔逊(湖北大学文学院).古城印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万力勇1,解攀科2(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路径 ——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韩美群,周小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院).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夏朗(清华大学法学院).妨害安全驾驶罪结果与行为的实质标准及危险犯类型 ——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柳一桥1,肖小虹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与演进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杨婷(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刑事案件在线庭审的问题检视与规则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瑜1,马小婷2(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实践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动员型管理到“内发-协作型”治理:非遗保护的范式转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刘晓霜1,纳日碧力戈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视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士海,周田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