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松涛.《一隅》[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宋迹的解放与重构——由宋人山水营构哲学看杨建勇的“新宋画”创作[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魏娜(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人民创作,感受艺术家笔下的陕北风貌——国家博物馆“刘文西艺术大展”策展记[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本刊编辑部.“古风”出圈与当代国潮——中华文化基因的审美传承与创化[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向勇1,2,陈乐洋3,4(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文化基因视域下新国潮品牌的承续、创化与赋能[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贾玺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国际时尚系统与中国风格服饰的文化传承与主体重构[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王婷(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传统民族器乐基因的现代重组——谈“新民乐”现象及其创作趋势[J].艺术评论,2022,第2期
-
薛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言说女性”与“女性言说”:《脱口秀大会》与女性话语变革[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陈宁,郑彬(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下景德镇古窑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景德镇进坑村为例[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李碧,彭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地域文化氛围与清代观剧诗创作视角的三重转变——以扬州、北京、上海为中心[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金丹元(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对当下中国美学研究的一种探索、反思和创构——读金雅两部“人生论美学”论著有感[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关于首先构建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林岩(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转型路径探析[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吴永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以我寻我”的文化身份确证——论周春芽的绘画艺术[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祝明惠,郭必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时间域的折叠与感觉的逻辑——评“黄河魂·赤子心: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展”[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赵德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之争——以方济各会为例[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工艺之道与文化自觉:美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的探究——论柳宗悦工艺美学思想[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陈洁.《高岭》局部[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本刊编辑部.工艺之道——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路径[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唐璐璐(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荷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发展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
游暐之(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室).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启示[J].艺术评论,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