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性[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张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液态社会中社交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邸志永1,李忻遥1,刘寒凝2(保定新闻传媒中心时政要闻部;保定新闻传媒中心新闻频道编发部).地市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掘本土优势 ——以保定日报社“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报道实践为例[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张泰来,穆静(齐鲁晚报;山东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评论可视化:观点的建构与消解 ——主流媒体评论可视化探析[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曹林.视频化只是初级的可视化[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钮迎莹,张兆友1,杨悦2(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南方日报).初入媒体的“Z世代”[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情真意切的导演阐述(二)[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俞水1,刘钰2(中国教育报融媒体移动传播中心;中国教育报融媒体评论中心).张树伟:用评论的力量凝聚人心[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李云芳(澎湃新闻).对西方媒体要善运用而非锐批评[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张灿灿(检察日报).坚定专业自信,舆论自会为你开路[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王炎龙.如何看待“热度排斥症”[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李柯勇(新华社总编室全媒编辑中心).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新闻评论也应讲究语言美学[J].青年记者,2022,第19期
  • 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智媒时代的舆论素养及其养成[J].青年记者,2022,第18期
  • 王佳炜(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转文化”创新路径[J].青年记者,2022,第18期
  • 杨洸(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智能媒体加剧了舆论极化? ——基于媒介技术、信息特征和个人心理的分析[J].青年记者,2022,第18期
  • 郑文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梧州学院).圈层化传播中媒介素养教育再认识[J].青年记者,2022,第18期
  • 陈海燕,范容(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数字劳动视域下IP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及优化[J].青年记者,2022,第18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