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冠兴1,戚俊毅1,葛昊1,李哲1,张剑波1,2(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无量纲化方法分析实验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热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冯燕,郑莉莉,戴作强,王栋,贾隆舟,尹涛(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田孟羽,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季洪祥,田丰,起文斌,金周,武怿达,詹元杰,闫勇,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0.10.01—2020.11.30)[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赵悠曼,严小波,段红坤,陈泽伟(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碳纳米管导电剂对硅碳负极锂电池性能提升的探索[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苏秀丽,廖文俊,李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分步法电解水制氢的机遇与挑战[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继贤1,2,彭思侃1,2,南文争1,2,陈翔1,2,王晨1,2,燕绍九1,2,戴圣龙1,2(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喷雾干燥法制备石墨烯包覆富锂锰基材料Li1.22Mn0.52Ni0.26O2及其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吴勰,周莉,薛照明(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于螯合B类锂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其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蓝兹炜,张建茹,李园园,席儒恒,赵段,张彩虹(青海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元/二元复合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余晨露,田晓华,郑瀚,张哲娟,孙卓,朴贤卿(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高稳定性硅/硬碳复合负极在锂电负极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张晶晶,崔孝玲,赵冬妮,杨莉,王洁(兰州理工大学).高浓度电解液对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金周1,俞海龙1,赵文武1,赵光金2,黄学杰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石墨/纳米锡复合负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徐众1,2,3,侯静1,李军2,3,吴恩辉2,3,黄平2,3,唐亚兰1(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四川省太阳能利用技术集成工程实验室;太阳能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不同粒径活性炭/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张贵锋,赵清江.硬碳的预锂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王瑨1,王建全2,阮殿波3,谢皎1,杨斌3(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经科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硅/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
尹涛1,2,3,郑莉莉1,2,3,贾隆舟1,2,3,冯燕1,2,3,王栋1,2,3,戴作强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青岛)).锂离子电池浮充电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