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易立1,刘革平2(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智慧教育研究院).CAS视阈下的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田晓伟1,2,牛睿3(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数字时代教师碎片化学习的整合路径 * ——基于认知盈余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王燕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刘亚娜(新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以英语思维提升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罗藏尖措(青海省海北州民族歌舞团).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魏春娟(南京财经大学).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朱坤林(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秦天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何大勇(重庆市礼嘉中学).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2期
-
宁本涛,杨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 * ——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137个地级市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柯清超,鲍婷婷,林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双减”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与服务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钟柏昌,刘晓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论“五育融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朱德全,杨磊(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本科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与新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詹泽慧1,李彦刚1,高瑞翔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本土化的一种重要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田爱丽,侯春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MO)发展的突破路径研究 * ——基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边玉芳1,鞠佳雯1,孙水香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安吉县妇儿发展中心(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区域推进:基本特征、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周福盛,黄一帆(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测量时代的德育评价:难为与能为[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刘美凤1,刘文辉1,梁越1,张昕禹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培训部).差异化教学何以施行:班内多层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靳玉乐1,李子建2,石鸥3,徐继存4,刘志军5(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冯永刚,赵丹丹(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智慧教育之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代毅1,刘臻1,傅龙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教师知识共享研修模型建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刘义兵,陈雪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于泽元1,那明明2(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贾积有1,乐惠骁1,李卓润2,和桂英2,张海燕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铁路五中).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以个性化在线教学系统对随迁子女的有效辅导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刘三女牙1,2,3,周子荷1,3,郑旭东3,李卿1,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学习科学的两次重大转折与学习研究的工程转向:基于学术思想史的考察[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靳玉乐(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诉求[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李子建(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高质量教师的核心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刘志军(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综合素质评价:通向高质量学生评价的必由之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
徐继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构筑高质量教学的观念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