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成1,2,3,崔丙健1,3,胡超1,3,吴海卿1,3,高峰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龙琪1,韩剑桥1,2,何育聪1,王飞1,2,焦峰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形态分异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祖强1,陈祖煜1,2,于沭2,黄谢平3,于坤霞1,王志坚4,王琳1(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极端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淤地坝系连溃风险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李欣颖1,张萌1,2,郭洋楠3,李丹丹1,邓杨1,陆兆华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院).采煤沉陷区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杨润泽1,冯天骄1,肖辉杰1,王奋忠2,赵泽坤1,王世雷2,朱俊英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密云区水土保持工作站).京郊强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模式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张浪1,贺中华1,2,3,杨铭珂1,游漫1,皮贵宁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气象干旱-水文干旱传播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贵州黔中水利工程区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王涛1,蒙仲举1,党晓宏1,2,何丽娟1,贾瑞庭1,李佳敏1,侍世玲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杭锦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库布齐沙漠典型防护林土壤养分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董伯纲1,于洋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60年山西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刘婧1,缑倩倩1,2,王国华1,2,3,赵峰侠1,唐学娟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晋西北丘陵风沙区50年林龄人工柠条林植被群落及其土壤特性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刘晓微1,赵洋毅1,王克勤1,马彩霞1,段旭2,张洋1(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整地年限对土壤改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陶晨斌,竺宇航,陈建军,阎凯,李元,李博(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钟韵1,2,费良军2,朱士江1,康守旋2,刘利华2,郝坤2,介飞龙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与致密层形成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邱聪1,2,秦倩倩1,2,郑大柽3,刘艳红1,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油松人工林重度火烧后凋落物分解及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郝可心1,肖辉杰1,辛智鸣2,王百田1,曹琪琪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网内土壤季节性冻融过程及水盐运移[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冯娜1,刘冬冬1,丁继辉2,夏薪怡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贵阳市排水有限公司).反演含碎石碳酸盐岩红土水力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李玲1,武冬冬1,王铁军1,2,狄崇利1,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基于数值模拟的土壤水力参数对土壤水长程相关性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陈峰1,2,刘娟1,2,郑梅群1,2,姜培坤1,2,吴家森1,2,李永夫1,2,李松昊3(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生物质炭和腐殖质对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曹平丽1,2,孙思怡1,2,卢胜旭1,2,张锦新3,刘小飞1,2,郭剑芬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海洋学院).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不同深度土壤胞外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毛兰花1,2,查轩1,3,2,张婧1,2,陈世发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对施肥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郜茹茹1,2,3,周际海1,2,冯今萍2,魏倩2,成艳红1,黄欠如1,李大明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昌工程学院).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杨冰霜1,陈翰博2,3,杨兴3,吴小莲3,陈俊辉1,王海龙1,3(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不同改良剂施用对污染土壤养分转化及砷和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姜波1,2,陈晓冰1,2,吴晗1,2,刘俊杰3,4,刘思佳3,4,秦梓城3,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色相分割的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程度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李虹1,朱洪波2,王钟书3,宁新元4,王烽旭2(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盘锦华发国际学校).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康平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李颖1,韦杰1,2,罗华进2,甘凤玲1,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水分耗散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发育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
《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水土保持学报》著作权使用声明[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