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杜艳迎,刘凯(武汉理工大学).不锈钢金属多孔材料固相烧结热变形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张会萍,黄亮,王泽宇,赵明杰,徐佳辉,李建军(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热处理状态的2219铝合金动态加载下的力学行为和断裂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郭文晖,祁明凡,徐玉召,李静媛(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AlZnMgCuMn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及其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安金岚1,谢玮2,王磊3,回丽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场耦合作用下GH4169合金微观组织演变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宇辉1,2,3,孙力博1,2,4,赵吉宾1,2,王志国1,2,何振丰1,2,贺晨1,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熔化沉积法制备2A50铝合金热处理工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邹有纯1,熊超1,殷军辉1,邓辉咏1,崔凯波1,张飒1,安治国2,白丽娟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火炮工程系;河钢集团钢研总院理化检测中心).Ti-6Al-4V合金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及微观损伤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田世伟1,何安瑞1,刘建华1,张业飞1,张韵1,杨永刚1,2,王家毅3,江海涛1(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Mo元素含量对TiAl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春玲1,王强1,汤悦2,武丹2,油如月1,姚志浩3,贺宜红1,赵勇铭1,王旭青2,李维1(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粉末镍基U720Li高温合金长期时效下的组织与性能稳定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元想胜1,2,高春萍1,2,罗铁钢1,3,郑雪萍2,李志1,3,杨杰2,郑子木2,张嘉伟2,罗宇恒4(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金属强韧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YbB6对Ti-6Al-4V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李伟1,2,刘林涛3,李争显1,3,何飞3,李龙博4,吕海兵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东北大学).钛双极板无定型碳涂层在PEMFC不同氟离子环境中的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高静如1,2,何东磊1,2,郭佳乐1,薛贤达1,毕衍泽1,2,李岩1,2,3,4,郑洋5,于宏燕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辐射新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骨植入用铸态Mg-Ga合金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行为及细胞相容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冯庆1,2,王快社1,闫爱玲2,郝小军2,贾波2,柴作强2,宋克兴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酸刻蚀处理对IrO2-Ta2O5/Ti阳极寿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赵辉1,杨冲1,郭冬旭1,吴璐2,潘荣剑2,覃检涛2,石宝东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核燃料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FeCrAl和Zr-2燃料包壳在中子辐照下的热力响应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姚永军1,冯瑞成1,2,张隽1,曹卉1,2,李海燕1,2,雷春丽1,2(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晶γ-TiAl合金纳米切削过程声发射响应的原子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龚浩,邹鹑鸣,魏尊杰,王宏伟,杨永泽(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SiC陶瓷/K4169合金复合铸件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郭廷彪1,2,孙全珍1,李凯哲1,黄大伟1,王俊杰1,邰晓阳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对ZL205A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印志坤1,王昌1,2,孙志超1,黄龙1,王钰1,尹丽娇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医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基于三态组织的近α钛合金近β锻+固溶时效工艺参数匹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罗雷1,2,段西明1,马炜杰1,杨西荣1,2,刘晓燕1,2,王敬忠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ECAP对SLM纯钛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周晨1,林金保1,何文慧1,牟维鹏2,刘二强1(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VPSC仿真的ZK60镁合金拉伸变形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任军强1,2,杨丹1,王启3,卢学峰1,张旭东4,薛红涛1,汤富领1,丁雨田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晶粒尺寸和孪晶界间距对纳米多晶铝合金塑性变形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李志尚1,熊智豪1,杨平1,顾新福1,颜孟奇2,沙爱学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大型TC18钛合金棒材多火次锻造过程的织构演变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钟伟杰1,焦东玲1,刘仲武1,刘娜2,李周2,张国庆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分步酸溶法提取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的非金属夹杂物[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曾崎,张英波,庄野,胡云峰,张普,李茉嘉(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固态冷却方式对二次挤压Mg-3.88Zn-1.56Gd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石志良1,高杰1,王伟1,肖骏2,齐大虎2(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钛合金变形Gyroid单元多孔结构设计与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徐维台1,2,马德新1,2,赵运兴1,2,皮立波1,孙中源1(深圳市万泽中南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三种单晶高温合金的形核过冷度测量及相应凝固组织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孙宇雷1,2,李明伟1,张庆猛3,杨志民3,钟业盛2,史丽萍2,赫晓东2,4(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电子材料事业部;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SiB4高温热氧化机理及动力学[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陈昊然,杨良伟,张宝鹏,刘伟,宋环君(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HfC-TaC改性对C/SiC-ZrC复合材料静态氧化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王星星1,吴港1,何鹏2,杨晓红3,骆静宜4,李帅1,方乃文5,龙伟民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金华市金钟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陶瓷/金属异质钎焊连接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马运柱1,王健宁1,刘文胜1,戴正飞2,蔡青山1,2(中南大学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镀辅助热等静压扩散连接钨/钢接头的特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7期
  • 刘昊1,2,高强1,郝敬宾1,张国忠1,胡元1,杨海峰1(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激光熔覆AlCoCrFeNiSix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