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倪惠菁1,2,储昊煜1,3,苏文会1,3,范少辉1,3(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竹类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浙西北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滇南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磷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许窕孜1,2,叶彩红1,2,张耕2,张中瑞2,朱航勇2,何茜1,丁晓纲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江中下游不同林分类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娄运生1,2,于玉洁2,刘燕2,杨蕙琳2,周东雪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施硅对夜间增温下南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张冠华1,2,牛俊1,2,易亮3,孙宝洋1,2,李建明1,2,肖海4(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闫媛媛,郭琪,管俊泽,刘志,王东男,谷加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红松和水曲柳叶生态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地理变异[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宁川川1,2,3,陈悦桂1,2,3,柳瑞1,2,3,李彤欣1,2,3,陈海浪1,2,3,田纪辉1,2,3,蔡昆争1,2,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减氮配施秸秆生物炭对双季稻产量和硅、氮营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李凤瑞,赵文超,张东楼,董灵艳,王汝明,齐洪鑫,张超,张贵军,杨秀凤,史加亮(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河流域适宜机采的短季棉密度和行距配置[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舒成博1,沈影利2,刘刚1,2,张琼1,2,徐敬华3,郭珍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华标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南方山区典型小流域桉树人工林种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金银丽1,周冬梅1,周凡2,杨静1,朱小燕1,马静1,张军1,3,4(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疏勒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及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刘畅1,王一婷2,郭晓华1,王梁飞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基于绿视率的武汉市绿地公平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于水1,2,张晓龙1,刘志娟3,王妍1,2,4,沈彦军1,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1961—2020年松花江流域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曹尤淞1,2,3,4,张晨晖2,肖波1,2,3,孙福海2(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黑土区农田藻藓两类结皮发育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击溅侵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朱向明1,彭伟1,2,冉恩华1,3,富美玲1,郑月姮1,2,张于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典型黑土区春玉米茎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王娇1,2,关欣1,3,黄苛1,3,段萱4,陈波翰1,2,张伟东1,3,杨庆朋1,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酸雨和根系去除对杉木和火力楠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张宇辉1,2,陈娟1,2,胥超1,2,熊德成1,2,杨智杰1,2,陈仕东1,2,毛超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增温对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和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连子文1,2,3,杜虎1,2,4,谷俊锟1,2,3,曾馥平1,2,4,彭晚霞1,2,4,尹力初3,隆庆之1,2,刘坤平1,2,4,孙瑞5,谭卫宁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喀斯特生态过程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西石漠化治理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效中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李睿1,孙钊1,谢运鸿1,李豪伟1,张运根2,孙玉军1(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三明市国有林场工作站).联合U-Net和分水岭算法的高郁闭度杉木纯林树冠信息提取[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易达,李凤日,马爱云,林富成,郝元朔,董利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长白落叶松枝下高模型构建[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杨玉丽1,肖辉杰1,辛智鸣2,范光鹏3,李俊然4,贾肖肖1,汪立韬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香港大学地理系).基于激光雷达与高光谱的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衰退程度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张鹏飞1,2,刘朋召1,2,王成龙1,邓明珠1,2,林延荣1,2,任小龙1,2,陈小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光合特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瞿植1,2,3,4,罗漫雅1,2,3,4,赵永华1,2,3,4,杨舒媛1,2,3,4,韩磊1,2,3,4,穆琪1,2,3,4(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大型天然湖泊面积与岸线形态的时空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陈惠1,2,朱成1,林红莲1,马红亮1,尹云锋1,高人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木麻黄根瘤内生弗兰克氏菌的反硝化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李瑞春,季春丽,苏胜,崔红利,张春辉,薛金爱,孙希平,李润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秸秆水解条件优化及其对小球藻培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魏楷丽1,梁晓平1,于晶晶1,2,王琳1,周良俊1,吕忠海3,张明海1,张玮琪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青藏高原草枯期植物群落与海拔对西藏马鹿食物组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刘明智1,2,杨凡1,2,蒋日进2,印瑞2,王静2,肖祎2,凌婷2,朱帅麟1,2(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中街山列岛海域三种恋礁性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及潜在碳源[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高铭伟1,2,董秀强3,张崇良1,2,徐宾铎1,2,纪毓鹏1,2,任一平1,4,2,薛莹1,2(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基于Delta-GAMMs模型研究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被摄食的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王玉1,顾炎斌1,2,郭皓1,2,曹林泉1,金媛1,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北方海星暴发灾害研究进展和展望[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4期
  • 李雅1,殷丽萍2,刘丹1,梁云权3,潘瑛1(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中国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对浮游生物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丁爽1,魏圣钊1,陈真亮2,邵婧3,段逢瑞4,严禹5,段兴武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中国西南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土壤深度下的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