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志发,张通,蔡金池,方鹏忠,王文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肠道菌群、IGF-1与骨代谢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包少瑜1,孙兢1,张智海2(中国人民大学医院;航空总医院).绝经女性骨质疏松和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劳泽辉1,黄智斌2,彭俊祥1(广州番禺区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补土流派工作室).从“土克水”角度认识“骨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于洪杰1,陈德强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与肥胖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王铜浩1,唐飞2,田永刚1,陈志清1,郑金鑫1(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科/肝内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对骨微结构的影响及姜黄素治疗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张萌萌1,程海涛2,张秀珍3,赵国阳4,张智海5,张岩6,张东伟7,马倩倩2,毛未贤2,高远2,周惠琼8,邹军9,王永福10,李英华11,葛继荣12,邓伟民13,黄宏兴14,吴涤15,李毅中16,胡玲17,史晓林18,郑洪新19(《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骨质疏松研究医学伦理专家共识(2021)[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王宏杰,林龙帅,赵庆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源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杜俊炜,刘江,徐征宇,姜瑶,王帅,耿硕,毕郑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哈尔滨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张颖1,2,季策1,2,任建峰1,2,李伟眀3,张庆华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密歇根州立大学渔业与野生生物系).斑马鱼notch1a对pka报告基因转录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严正声明[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4期
  • 冯秀芝1,吴继雷2,任艳玲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于肾之“精气”“阴阳”理论探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姚娜1,李鹏程2,耿春梅2,俸玉1,宋艳萍2,陈红波2,张瑾2,范秦瑶1,黄丽2,陈奇刚2(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市中医医院).TNF-α介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徐帅1,余锋1,徐道明2,赵春竹3,吴文忠2(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肌骨共病视阈下肌骨共减综合症的生物学机制探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汪东,杨媛,张峥,田天,周家宁,谭荣,周雪峰,王蒙(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骨科).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对成骨细胞分化及生物矿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贾易臻1,谷福顺2,王爱国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睡眠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肖庆华,林晓生,张震,王宏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质疏松科).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杨铠宁,杨芳,邸贵鑫,林庶茹,陈晨(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不同治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SDF-1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李蕊1,李琳1,田怿淼1,朱如愿1,陈贝贝1,张浩1,夏兵可1,张东伟1,王丽丽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八子补肾胶囊对衰老小鼠骨质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SIRT6/NF-κB/cathepsin K通路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邸学士1,陈昭2,贾育松2,李晋玉2,郑晨颖2,白春晓2,张帆2,刘楚吟2,袁巧妹1,龙水文1,冉宇1,康晟乾1,陈江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于海洋1,2,王志勇3,汪海燕2,4,曹盼举5,张晓刚1,2,张虎林1,2,郭成龙1,2,蒋宜伟1,2,徐克武2(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宝鸡市中医院).基于“肠道微生态”谈中医学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郑坤杰,刘晴晴,耿建林,张雪坤(衡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杨鹏,李灿,罗小庆,莫奇非,张斌,苏楠,陈林(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伤组织修复与康复医学研究室/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与康复实验室/骨质疏松与骨发育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例Ⅱ型常染色体显性骨硬化症患者CLCN7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黄顺发,蔡思清,孙晓琪,吴培丽,黄雪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金迪1,王玉伟2,安颖1,刘建忠1,王小磊3(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内科;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肖贺方1,连笑宇1,车凌仪2,强硕1,郑稼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绝经后骨质疏松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闫玉辰,查云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维生素D与糖尿病骨病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杨锋,李文雄,康武林,董博,袁普卫(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补骨脂素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中的LncRNA表达谱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 魏鹤翔1,张腾1,张永1,吴定2,张成俊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力学信号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