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齐静文1,2,张瑞芹2,姜楠2,李利萍1,2,苗青青1,2(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洛阳市秋冬季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颉亚玮1,於驰晟2,李菲菲3,姚鹏城4,刘宏远1(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某市污水厂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马萌,许路,金鑫,金鹏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效能[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贺赟1,2,3,李魁晓1,2,3,王佳伟1,2,3,王慰1,2,3,樊鹏超1,2,3,陈行行1,王军静1,2,3(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北京市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季节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陈佳,赵秀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分管理与施硅对水稻根表铁膜及砷镉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丁净1,2,唐颖潇1,2,郝天依1,2,姚青1,2,蔡子颖1,2,张裕芬2,3,韩素芹1,2(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冬季空气湿度对PM2.5和能见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张婉军1,2,辛存林1,于奭2,刘齐3,曾鹏1,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柳江流域河流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刘桓嘉1,贾梦珂1,刘永丽1,赵艺洁1,郑爱华2,刘恒志1,徐肃阳1,肖晴晴1,苏晓燕1,任言1(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新乡市大气PM2.5载带金属元素季节分布、来源特征与健康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王芳婷1,包科2,陈植华1,黄长生3,张彩香1,赵信文3,刘学浩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湖保护与建设运行安全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物中镉生物有效性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孙秋楠1,张荣斌2,邓曼君1,李远1,王学江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高炉水渣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对水中土霉素的去除[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谢新月1,许建军2,张少华1,刘雨果1,金鑫1,金鹏康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分院).电凝聚臭氧化耦合工艺的有机物处理特性及去除机制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于莉芳1,2,张兴秀1,张琼1,王晓玉1,彭党聪1,张日霞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膜系统中部分反硝化实现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符佩娇,吉恒宽,何秋香,汤水荣,王鸿浩,伍延正,孟磊(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氮肥分施次数及硝化抑制剂对盆栽玉米N2O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马晓刚1,2,何建桥3,陈玉蓝4,李德天5,刘刈6,董建新1,郑学博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负载NH4+-N生物炭对土壤N2O-N排放和NH3-N挥发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廖宏燕1,2,宋诚1,万柳杨1,2,时绍鹏1,2,王兴祖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污染过程与防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螯合铁对厌氧铁氨氧化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池玉蕾,石烜,任童,王晓昌,金鹏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溶解氧对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程中华1,邓义祥2,卓小可1,代丹2,于涛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京杭大运河中下游段天然水化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于莉芳1,2,汪宇1,滑思思1,李韧1,张兴秀1,惠晓飞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氧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季节性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王晓曈,杨宏(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粒径分化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性能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林旭萌1,2,宿程远1,2,吴淑敏2,黄娴2,邓雪2,林香凤2,黄尊2,魏佳林2(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微塑料PES与2,4-DCP复合污染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岳晨1,李广德2,席本野1,曹治国3(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开放大学农林医药教学部;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能力评估方法的定量对比[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胡崑1,王鸣1,王红丽2,景盛翱2,陈文泰3,卢兴东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南京科略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于PMF和源示踪物比例法的大气羰基化合物来源解析:以南京市观测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魏俊伟1,2,李鸿然3,4,汪兴中5,齐文华3,4,汪洋3,4,赵彬洁3,4,谭香3,张全发3(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拉萨河流域附石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何杰1,2,朱学惠3,魏彬4,李学艳1,2,汤如涛1,2,林欣1,2,周飞1,2,司壮壮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EEMs与UV-vis分析苏州汛期景观河道中DOM光谱特性与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何书晗,欧阳添,赵璐,纪璐璐,杨宋琪,施军琼,吴忠兴(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路枫,李磊,齐青松,陆欣鑫,刘妍,范亚文(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植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城市河网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居琪1,章奇1,2,曹驰程1,白雷雷3,张晖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对天然有机质输入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李翔1,2,李致春1,2,3,汪旋1,2,张思远1,2,王慧敏1,厉荣强1,王国祥1,2,李启蒙1,2(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蓝藻衰亡过程中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肖宇婷,姚婧,谌书,樊敏(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沱江流域总氮面源污染负荷时空演变[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王金鹏1,赵阳国1,2,胡钰博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磺胺甲(口恶)唑对海水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抗性细菌及抗性基因的富集作用[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