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永鹏,唐希颖,贾亚敏,刘小燕,崔耀平(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甘南地区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张辰欢,康春全,黄心怡,陆洪良(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入侵性红耳滑龟与土著乌龟幼体游泳、翻身及心率表现的差异[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徐洲,冯倩,王玉,赵金磊,李常鑫,王丽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李映灿,陈治文,黄广传,彭超,张洪茂(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化与生态学研究所).西沙群岛主要岛屿鸟类和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杨安琪,余海英,黄化刚,张锡洲,李廷轩(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籽粒镉低积累水稻地上部镉高积累遗传特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张梦迪,张立锋,陈之光,张翔,赵亮,李奇,唐艳鸿,古松(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对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张梦宇,张黎,何洪林,任小丽,牛忠恩,吕妍,徐茜,常清青,刘卫华,李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基于参照系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杨文军,刘强,袁旭,田昆,岳海涛(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不同恢复措施对南滇池湿地冬季水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张轶群,吴迪,李嘉珣,付晓,吴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草原矿区土壤环境损害基线评估判定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草原矿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于道德,宋静静,刘凯凯,迟雯丹,盖珊珊,唐君玮,袁廷柱,吴海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市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工程实验室;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经济促进中心).大型年长鱼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养护的作用[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李小辉,赵思琪,代嫣然,唐涛,余志晟,梁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泊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技术综述[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范小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国际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及其对国内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的启示[J].生态学报,2021,第18期
-
李妙宇1,2,上官周平1,2,3,邓蕾1,2,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胡盼盼1,2,李锋3,胡聃1,2,孙晓4,刘雅莉1,2,陈新闯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98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景培清,张东海,艾泽民,郭斌(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格局-过程生态适应性循环三维框架的自然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以黄土高原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叶许春1,杨晓霞1,刘福红1,吴娟1,刘佳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陆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胡冬1,2,吕光辉1,2,王恒方1,2,杨启1,2,蔡艳1,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分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对土壤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张丛林1,黄洲2,郑诗豪3,陈劭锋1,4,董磊华5,乔海娟6,7(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湖州交通技师学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担[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任强1,艾鷖1,胡健1,田黎明2,陈仕勇3,泽让东科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不同强度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党辉1,李晶1,张渝萌1,周自翔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公平性评价的西安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马秀艳1,蒋磊1,宋艳宇1,孙丽1,宋长春1,侯爱新2,高晋丽1,杜宇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岸与环境学院).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黄晶晶,李玲玲,徐琳瑜(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基于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詹云军1,章文1,2,严岩2,王辰星2,荣月静2,朱捷缘2,3,卢慧婷2,3,郑天晨2,3(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李冬花1,张晓瑶1,王咏1,张潇2,李磊3,陆林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演化过程及权衡协同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波1,2,陈林1,2,庞丹波1,2,祝忠有1,2,刘丽贞1,2,吴梦瑶1,2,李学斌1,2(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董星丰,赵光影,李苗,刘超,王迪,杨盛东,臧淑英(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子豪1,陆建忠2,黄建武1,陈晓玲2,曾群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全球气候模式集合的鄱阳湖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及其干旱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