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来(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沉浸”与“连接”:人工智能在奥运文化传播中的技术运用与伦理探讨[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陈晓玉,董一凡(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短视频KOL营销中的用户心理分析——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李心洁(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想象、表征与传递:“非遗”短视频塑造城市形象的视觉修辞研究——基于微博号“@四川非遗”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杨菲(青岛大学).新主流剧在Z世代中的“出圈”之路——以《觉醒年代》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盖盛楠(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县级融媒体“社群式”舆论引导的三重进路——以南京江宁融媒体抖音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彭楠(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僭越与回正:体育报道中媒介逼视的生成、影响及治理——以东京奥运会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李宁雨,张九海(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道德审判”现象评析[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吕行,金忻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何人可见”与“何时可见”:双重语境崩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呈现管理——一项对于微信朋友圈可见性控制的考察[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朱昕怡,师冰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习陪伴直播对用户知识获取的效果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戚浩男(上海理工大学).新媒体时代出版机构的图书营销策略探究——以抖音平台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付玙璠,邵璐(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活化非遗刺绣:IP化路径实现与文化消费的共生[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缪宇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数字时代敦煌研究院的文化传播研究——基于场景理论[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王鹏宇(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徐燕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微信朋友圈中的身体传播伦理问题浅析[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卢米雪,黄文浩,张远旺,陈雨轩,黄雨倩,乐晓颖(湖北经济学院).网络视频广告的用户接受意愿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杜颖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网络自我表露研究对比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刘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媒介中介”的3D人工智能主播“在地化”传播可能性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徐忆忻,杨力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城市形象在B站中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策略[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胡瑜兰(上海理工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使用对用户生存状态的影响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浪微博使用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张丽,张飞相(上海理工大学).移动互联网时代掌阅短视频矩阵营销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曾金婷(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食“物”到观“人”:美食节目意义建构模式变迁[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商锦暄(河北传媒学院).民生新闻节目引发的舆论失焦现象分析——以《1818黄金眼》小张走红一事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曾曦(暨南大学).从符号学角度探究李子柒短视频的国际传播[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
倪瀚,沈凌羽(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叙事学视域下国风虚拟偶像传播研究——以洛天依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