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苗元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环保题材纪录片中的生态主义与纪录精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陈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跨越情感与文化的鸿沟:国际传播受众接受度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黄石,卢仕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论沉浸式动画的临场维度与美学意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王欢妮(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变量与驱动:智能技术对新闻教育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冷凇1,2,张丽平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崇高降陨与日常再造:从生活美学看短视频的审美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皇甫刚1,李璐2(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雇主品牌的信息及其认知如何影响内部雇员?——基于自洽性理论视角的解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段秋婷1,吴婷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太平金融市场营销部).时间压力与任务复杂度对网络广告回避的影响——基于情境理论的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彭华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科学家在“新冠疫情”议题中的社交媒体参与和权力博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何勤1,朱晓妹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人工智能焦虑的成因、机理与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赵妍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一种儒家传播学思想中的自我观:兼与芝加哥传播学派自我观比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阎春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苏纪录电影理论同构性论述考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盛阳(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在西方发现中国:论达拉斯·斯迈思的东方马克思主义想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张驰1,黄升民2,3(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告博物馆).中国品牌成长的结构性因素及其变革动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李敬,常泽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想象与实践之间的媒介——抗战前夕民国儿童刊物的身份构建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路鹃1,李翰哲2(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北京市社区居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束秀芳(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试问情为何物:先秦士人“情理交融”传播价值取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唐忠敏(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作为一种新叙事方式的人工智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苑笑颜1,2,施旭升3(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流动站;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史多棱镜:融媒体语境下博物馆的当代性意义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陆正兰,李俊欣(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论游戏表意的四体演进:一个符号修辞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俞凡,王妍慧(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榜样的力量何以无穷?——以雷锋形象变迁为中心的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张国良(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中国传播学的不惑之惑——写在传播学引入中国40年之际[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查灿长,解伦(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系).现代政治广告的内涵与边界辨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陈响园,刘鑫(兰州大学文学院).后真相时代新闻的拟真化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苏可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基础部).论区块链对网络用户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黄璇(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2期
  • 宁海林,羊晚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卫健类抖音政务号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期
  • 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社会同构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必须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期
  • 张梅兰,陈先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灾难的社会想象:媒体反身叙事与灾难的现代性反思——基于新冠肺炎事件的报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期
  • 文春英,吴莹莹(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