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熊良涛1,王继芬2,谢华清2,章学来1(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空位缺陷对单层石墨烯导热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田峰,程志江,杨涵棣,杨天翔(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模块化多电平复合变换器电池储能系统容错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田辉1,2,华栋2,3,曼茂立1,刘春哲1,李国君2,张兄文2(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积碳特性实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王军1,2,阮琳1,2,邱彦靓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锂离子电池低温快速加热方法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李建林1,张则栋1,李雅欣1,周毅2,岳云力2(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工业大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目标下移动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李鹏举1,高瑞芳2(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44;2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基于电池储能的应急保供电系统在中小体育场馆用电保障方面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程广玉1,刘新伟2,梅悦旎1,顾洪汇1,杨丞1,王可1(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高温贮存容量衰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高峻泽,柳亦兵,周传迪,何海婷,武鑫(华北电力大学).飞轮用永磁悬浮轴承的磁路设计及磁力解析模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孙玉琦1,2,3,魏凤1,2,3,周洪1,2,3,周超峰1,2,3(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100190;3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专利视域下全球锂硫电池技术竞争态势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杨娜1,王成成1,杨慧1,胡志昊1,童莉葛1,李仲博2,王立1,丁玉龙3,李娜4(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工学院;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热化学反应的硅胶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及储热性能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陶飞跃1,王焕然1,李瑞雄1,赵静2,葛刚强1,贺新1,陈昊1(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利用环境再冷的二氧化碳储能热电联产系统及其热力学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乔荣涵,岑官骏,申晓宇,田孟羽,季洪祥,田丰,起文斌,金周,武怿达,詹元杰,闫勇,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2.2.1—2022.3.31)[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张原(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基于固-固相转变复合材料的冬季保暖服装的储能作用和隔热功能探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张宏霞1,张衍杰2,马茜2,郭东平2(海东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天津友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王粟1,2,肖立业1,2,唐文冰1,2,张京业2,邱清泉2,郭文勇2,张东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新型重力储能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5期
  • 王心怡,李维杰,韩朝,刘化鹍,窦世学(卧龙岗大学创新校区超导与电子材料研究所).水系锌离子电池金属负极的挑战与优化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郑征1,王肖帅1,李斌1,黄涛2,李佩柯1(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都灵理工大学能源系).基于三绕组变压器的锂电池组自适应交错控制均衡方案[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王星星1,宋子钰1,吴浩1,冯文芳1,周志彬1,张恒1,2(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2西班牙能源合作研究中心).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导电锂盐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胡海燕1,侴术雷1,肖遥1,2(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分子轨道杂化的高电压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孙畅1,邓泽荣1,江宁波2,张露露1,FANG Hui3,杨学林1(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省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Department of Physics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Huntsville Texas 7734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田玉玉1,刘静1,宋雪峰1,邱羽2,赵丽萍1,张鹏1,孙燕亭3,高濂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应用物理系斯德哥尔摩10691;3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PPy-MoS2多孔网络柔性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动力学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孙颖1,赵钦1,尹博思1,马天翼2(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2斯威本科技大学).PTCDI//δ-MnO2水系铵离子电池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方亮1,张凯2,周丽敏3,4(韩国东国大学能源与材料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能源转化与存储交叉科学中心;韩国高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国首尔02841;4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铝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范馥麟1,李军徽2,坎波斯-高纳·大卫1,严干贵2,李翠萍2(思克莱德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电力大学)).储能友好型频率响应服务市场:英国视角[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王振宇1,郭子啸1,范新庄1,赵天寿1,2(香港科技大学香港999077;2南方科技大学).全钒液流电池中蛇型和插指型流道的对比[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彭康,刘俊敏,唐珙根,杨正金,徐铜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化学活性分子研究现状及展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郭铁柱1,2,周迪2,张传芳1(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MXenes胶体氧化的调控策略及其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胡冶州1,王双2,申涛2,朱叶1,王得丽2(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限域型贵金属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陶影1,赵铃飞1,王云晓1,曹余良2,侴术雷3(卧龙岗大学超导和电子材料研究院澳大利亚创新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伍伦贡2522;2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基于双盐高浓度电解液的高稳定性钠金属负极[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