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宋缙华,张兴浩,丰震河,程广玉,顾洪汇,顾海涛,王可(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基于原位参比的氧化亚硅 ——石墨复合负极循环衰减机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张燕1,张文灏2(西安培华学院;西安鹏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储能系统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陈建文(桂林学院).新能源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探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张文,李爽,陈诚,谌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位固化对硅氧负极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张玮灵,古含,章超,葛昂,应元旭(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经济特点及发展趋势[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杨妮1,苏岳锋1,2,王联1,李宁1,2,马亮2,朱晨3(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4期
  • 秦婷婷1,2,周学志1,2,3,郭丁彰1,2,盛勇1,徐玉杰1,2,左志涛1,2,3,李辉1,2,3,陈海生1,2,3(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铁轨重力储能系统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陈正1,2,王志得1,2,牟文彪3,祝培旺1,2,肖刚1,2(浙江省清洁能源与碳中和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基于PNGV模型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铅炭电池荷电状态评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刘劲松1,2,张校刚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刘子豪1,张雪松2,林达2,孙立清1,李正阳1,熊瑞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储能电池能量和功率状态联合估计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程志翔1,曹伟2,户波2,程云芳2,李鑫3,姜丽华1,金凯强1,王青松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杰斯康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储能用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行为及燃爆传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康小平1,聂慧慧2,郜敏1,吴凤彪1,3(山西能源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倪鸾,王育飞,薛花,于艾清(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计及多时间尺度不确定性的电-氢一体化储能站随机-鲁棒混合规划[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婷婷1,2,林其杭1,2,刘长洋3,卞刘振1,2,4,孙超1,2,齐冀1,2,彭继华1,2,4,安胜利1,2,3,4(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系锌离子电池二氧化锰正极改性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封迈1,2,3,陈楠1,2,陈人杰1,2(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姚逸鸣,栾伟玲,陈莹,孙敏(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石化行业动力电池系统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光学显微镜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老化衰减原位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刘树港1,蒙波2,李政隆3,杨亚雄3,陈建1(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西安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Lix(Mg,Ni,Zn,Cu,Co)1-xO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电化学储锂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吴思远,王雪龙,肖睿娟,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工具对电池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陈红兵1,高雪宁1,刘涛2,王聪聪1,赵瑞3,孙俊辉4,王传岭1,何迪1(北京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应用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的太阳能PV/T系统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常修亮1,2,3,李希超1,2,3,贾隆舟1,2,3,韦守李1,2,3,王敬豪1,2,3,戴作强1,2,3,郑莉莉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青岛)).过充循环老化电池产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刘起辉,傅焰鹏,罗京,方桃,施志聪(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低温水浴法制备钾离子预嵌层状MnO2及其储锌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田禾青,寇朝阳,周俊杰,余银生(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LiCl-KCl熔盐纳米流体结构和热物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薛凯元1,2,3,汪妍3,郎俊伟3,何田4,2,戴作强4,2,郑宗敏4,2(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在能量存储和转化体系中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祝玉婷,闫共芹,林羽芊(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MoS2/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第一性原理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王星,孙俊,陈宁芳,闫立(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基于Simscape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建模与温度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曹潘磊,隋林秀,冯靖芸,张维福,罗城城,袁小亚(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Fe3+交联的预包覆Fe3O4纳米粒子改性rGO自支撑膜的储锂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廖丹,胡章茂,王唯,田红,宣艳妮,陈冬林(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立方体填充料结构内换热与流动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 苑雪1,李洪基1,白文慧1,李正曦2,杨立滨2,王恺2,陈哲1(华北电力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衍生碳基材料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