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闵建华1,陈丽华2,王科2,张波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建贵广铁路10 kV全电缆电力贯通线接地方式和无功补偿方案设计[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王晨,陈清,罗世辉,马卫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陆小红,郑木火,林宏泉(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载列车智能化操控算法研究与实现[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张友鹏,祁欢,赵斌(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轨道电路分路态检测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张军1,王成娟1,马纪军2,兆文忠1(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技术研究中心).双层动车组车体结构灵敏度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于金朋1,2,张卫华1,张立民1,肖守讷1,孙帮成2(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产品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动车组车下悬挂设备隔振设计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毛坚强1,蒋媛2(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群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李观文,周华春,李光磊(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于DTN的天地一体化流媒体传输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唐兆,郁家福,聂隐愚,邬平波(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海量试验数据的机车车辆疲劳强度评估系统[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张文学1,方蓉1,陈士通2,赵汗青1(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虑温差效应的铁路连续梁桥锁死销减震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李磊1,2,谭忠盛1,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铁路隧道作用(荷载)组合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邵文杰,杨新文,练松良(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最小投影的离散元道砟模型的粒径识别[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卢睿1,李学伟1,陈雍君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铁路工程投标项目择优决策研究[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 陆东福(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大力推进铁路应用技术创新为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铁道学报,2017,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