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缪婷婷1,2,沈风飞1,2,张晓晓3,邱胡林1,2,徐波2,尹爱国2,石鹏君1,3(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乳杆菌WU14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张心怡,姜杨,刘小鸣,赵建新,陈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基于肽组学的瑞士乳杆菌酪蛋白水解差异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吕航1,可钦2,檀德宏1,周倩1,吴朝霞1,纪淑娟1,白冰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大蒜硫醚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张珂1,周倩倩1,毕景然1,2,郝洪顺3,侯红漫1,2,张公亮1,2(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省水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硫醚类香料对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高珊,徐磊,王心,闫瞡圆,许欢,张倩,陈晓明(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薏米麸皮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申瑾,谭睿,郭家俊,陈翔,吴珊,包军鹏,章中(宁夏大学农学院).高压热杀菌灭活枯草杆菌芽孢的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王帆1,张亚新1,2,杨计林1,2,付龙龙3,潘建林3,刘小莉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功率脉冲微波协同丁香酚对河蟹肉的保鲜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汤海霞1,张艳2,葛武鹏1,宋宇轩3,王海燕1,王爽爽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富平县检验检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酶解法制备绵羊乳酪蛋白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及其抑制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郑允允,毛佳琦,吕俊,王培,谢会君,付玉洁(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基于免疫层析图像可视化的黄曲霉毒素B1快速定量方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张懿翔1,张清平1,李林显2,王亮1,杨捷琳3,刘洋1(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乳及乳制品检测与监控技术);吐露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基于CRISPR/Cas12b的乳粉中克罗诺杆菌属检测[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刘立明,许雪晨,郭亮(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利用无机氮生产有机氮[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阿丽雅,朱嘉敏,高媛,秦立刚,陈倩(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散斑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陈金嫒1,2,靳雨婷1,2,任涛涛1,刘秀英1,汤轶伟2,王向红2,王硕2,3(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基于MOFs传感器的食品细菌污染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任涛涛1,2,陈金嫒1,靳雨婷1,2,汤轶伟2,王向红2,王硕2,3(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腐败菌与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余锋1,贾芳芳1,2(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饮食干预肠道微生物调控认知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李秋莹1,2,张婧阳1,2,徐瑾秀1,2,孙彤1,2,李学鹏1,2,励建荣1,2(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张军飞1,杨雪梅1,孙惠1,张楠1,安传远2,吴帆1,李红亮1(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北屯市新原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基于循环伏安法的蜜蜂组织传感器对蜂蜜品质的鉴别[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汪惠勤,徐天豪,高观祯,柯李晶,丁亚男,周静茹,丁伟,张溯云,周建武,饶平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河蚬汤中纳米颗粒作用于大鼠口腔巨噬细胞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兰素缺1,孟雅宁2,李光威1,王绵3,张业伦1,李杏普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黑小麦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陶俊鵓,何舒悦,孔令朋,程桂广(昆明理工大学农业与食品学院).6’-O-咖啡酰基熊果苷对Ⅰ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江一峰1,周雪雪1,2,黄盈盈1,张华峰1,2,王红霞1(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香叶木素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蔺小雨1,2,侯雅文1,2,黄一珍1,2,李胜杰1,2,姜鹏飞1,2,董秀萍1,2(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真空低温预制及复热对鲍鱼腹足食用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刘培玲,侯梦醒,王超(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与淀粉的相互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余曼1,赵伟1,潘迎捷1,2,3,赵勇1,2,3,刘海泉1,2,3,4(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中细菌耐热性毒素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孙冰玉,高远,刘琳琳,朱秀清,衣程远(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大豆亲脂蛋白-多酚互作及复合物性质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孙梦莹1,石林凡1,2,3,任中阳1,2,3,陈俊1,2,3,郝更新1,2,3,翁武银1,2,3(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欧洲鳗肌肉蛋白营养评价及体外模拟消化特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朱芬1,2,石志辉1,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食用昆虫蛋白的资源特性及开发前景[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宋若琳,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我国3~12岁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郭京龄,马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白藜芦醇调节脂质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 高晓晗1,王利国2,张诗文3,戴雪伶1,张静1,魏涛1,米生权1,孙雅煊1(北京联合大学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兴华中学).燕麦青稞粉对II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及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