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菲1,罗珠珠1,2,张仁陟1,2,牛伊宁2,李玲玲2,田建霞1,孙鹏洲1,刘家鹤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苜蓿-粮食作物轮作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和生态功能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魏联1,2,3,钱胡蕊1,杨丹1,2,3,Sobahle Somhlaba4,朱国平1,2,3,5(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Department of Forestry,Fisheries and the Environment;国家远洋渔业工程研究中心).基于形态分析探究鳞头犬牙南极鱼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毕言鹏1,2,郑春莲2,党红凯2,曹彩云2,李科江2,马俊永2,王赫1,张俊鹏1,2(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胡启蒙,李姗姗,杨宇新,李蒙玉,何建云,何群(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双酚A暴露对哺乳动物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刘建萍1,龙莹1,李晓红1,2(邵阳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厉彦哲1,孙志高1,2,毛立1,陈冰冰1,胡星云1,王晓颖1,师自香1(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闽江河口互花米草不同入侵年限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李玥1,王春霞1,何新林1,吴晨涛1,牛靖冉2(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农业部新疆勘测设计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残膜密度及面积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王茜1,樊军2,周谷2,付威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钻井废弃物配合外源有机物质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菠菜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梁紫嫣1,2,李晓明3,王涛1,段宝利1,类延宝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及环境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刘澄静,角媛梅,徐秋娥,杨艳芬,丁银平,刘志林(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对地表水δ18O海拔效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杜贞娜1,单之初2,沈赤1,程斐2,郭怀宇1,臧威1,孙剑秋1,潘兴祥2(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传统绍兴黄酒酿造真菌群落与多样性发生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刘梅朔,王传宽,全先奎(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兴安落叶松叶光合与氮代谢对环境变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郭允允,朱丽(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书评[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黄佳佳1,2,3,何莉莉2,3,刘玉学2,3,吕豪豪2,3,汪玉瑛2,3,陈照明2,3,陈金媛1,杨生茂2,3(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炭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对亚热带水稻土活性氮气体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4期
-
孙海燕1,2,孙义卓1,周娈1,杜丹凤1,郭伟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和玉米干物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胡延辰,张晓林,韩晓义,万小亮,梁泰铭,陆秀君(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蒙古栎次生林的生长更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于贵瑞1,2,张雪梅2,3,赵东升3,邓思琪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概念及其生态学基础的讨论[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徐兴良1,2,于贵瑞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的生态系统脆弱性、适应性与突变理论[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李玉强1,2,3,陈云1,2,曹雯婕1,2,王旭洋1,3,牛亚毅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全球变化对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生态学理论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武开阔1,2,张哲3,4,武志杰1,5,6,冯良山3,4,宫平1,5,6,白伟3,4,冯晨3,4,张丽莉1,5,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地保护性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国家土壤养分管理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绿色肥料工程实验室).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氮肥配施对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徐欣1,2,王笑影3,鲍雪莲1,4,王影5,刘亚军5,霍海南1,4,何红波1,4,解宏图1,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乔欧盟1,陈璋1,2,3(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矿区不同类型生态护坡工程植物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王顶1,2,伊文博1,2,李欢1,2,陈林康1,2,赵平1,龙光强1(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玉米间作和施氮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尹嘉德1,2,张俊英3,侯慧芝1,2,张绪成1,2,4,马明生1,2,郭宏娟4,方彦杰1,2,雷康宁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响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王爽,郑世伟,李笑,张一迪,吴桐,富宏丹,孙周平(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北方园艺设施设计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设施园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日光温室黄瓜长期连作自毒物质累积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赵东升1,张雪梅1,2,邓思琪1,2,于贵瑞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理论及方法讨论[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
张添佑1,陈智2,3,温仲明1,于贵瑞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陆地生态系统临界转换理论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