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Sun Zhiyuan,Deng Xiaohua,Pirajno Franco.Textures,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and sulfur isotopes of pyrite from the Honghai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Implications for ore genesi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王梦媛1,2,3,熊海仙1,2,3,杨守业4,余凤玲5,孔德明3,6,宗永强3,柳中晖3(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浅海U37K’与海水表层温度关系的评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Leng Wei,Liu Hao.Progress in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mantle plumes[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Ding Weiwei,Zhu Rixiang,Wan Bo,Zhao Liang,Niu Xiongwei,Zhao Pan,Sun Baolu,Zhao Yanghui.Geo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southeastern Neo-Tethys Ocea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urved subduction system in Southeast Asia[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梁朋飞1,2,3,底青云1,2,3,付长民1,2,3,王若1,2,3,真齐辉1,2,3,云喆1,2,3,张加刚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学院;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海洋三维大地电磁的两步反演法:模型测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Huang Lingxin,Chen Jie,Yang Kun,Yang Yujie,Huang Wei,Zhang Xu,Chen Fahu.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division of westerlies and monsoon regim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present-day[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Xiao Shicong,Chen Jiaxin,Shen Yuan,Chen Qi,Wang Yu,Li Yunyun,He Chen,Cai Ruanhong,Shi Quan,Jiao Nianzhi,Zheng Qiang.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microorganisms under anoxic/hypoxic conditions[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Wang Baoyun,Liu Jin,Fu Suyu,Xiao Pu,Li Li,Ding Xing,Xiao Wansheng.New hydrous phases in the Al_2O_3-SiO_2-H_2O system under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conditions[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梁文悦1,余甜甜1,董良2,贾仲君3,王风平2(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沉积物中深古菌的固碳潜能——基于DNA的稳定性同位素示踪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Song Jian,Qian Wangsheng,Hao Shangqin,Wang Wenzhong,Sun Daoyuan,Wu Zhongqing.Elasticity of high-pressure clinoenstatite under mantle conditions: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the X-discontinuity[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Shu Peng,Xu Xiwei,Feng Shaoying,Liu Baojin,Li Kang,Tapponnier Paul,Deng Xiaojuan,Chen Guihua,Xia Nuan,Xu Hongtai,Qin Jingjing,He Fubing,Ma Yan,Zheng Rongzhang.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anquan pull-apart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late Cenozoic dext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王宝云1,刘锦2,付苏宇3,肖璞4,李立4,丁兴5,肖万生5(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the University of Tokyo;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地幔过渡带Al2O3-SiO2-H2O体系的新含水相[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宋建1,钱旺生1,郝尚钦1,王文忠1,2,3,孙道远1,4,吴忠庆1,4,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Earth and Planets Laboratory,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幔条件下斜方辉石高压相的弹性性质:对X不连续面成因的启示[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Jin Zhao,Peng Jianbing,Zhuang Jianqi,Feng Li,Huo Aidi,Mu Xingmin,Wang Wenlong.Gully erosion and expansion mechanisms in loess tablelands and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gully consolidation and tableland protection[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Liang Wenyue,Yu Tiantian,Dong Liang,Jia Zhongjun,Wang Fengping.Determination of carbon-fixing potential of Bathyarchaeota in marine sediment by DNA stable isotope probing analysis[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Gu Zhengquan,Gao Yu,Wang Yiru,Yang Jishuai,Ran Jingkun,Yang Xiaoyan,Shargan Wangdue,Pedersen Mikkel W,Sheng Guilian,Wang Yucheng,Chen Fahu.Food resources of the Khog Gzung sit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by sedimentary ancient DNA[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肖仕聪1,2,陈佳欣1,2,沈渊1,陈奇1,2,王煜2,3,李运运4,何晨4,蔡阮鸿1,2,史权4,焦念志1,2,郑强1,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缺氧/低氧环境下微生物介导转化的有机质分子特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4期
  • 周嘉月1,卢麾1,阳坤1,2,江锐捷1,杨媛3,汪伟4,张学君5,6(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Center for Western Weather and Water Extremes,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流域水安全保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CMIP6的中高温升情景对中国未来径流的预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沈焕锋1,2,张良培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表层特征参量反演与模拟的机理-学习耦合范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吕凡超1,2,张义军3,陆高鹏4,祝宝友4,张鸿波5,徐未6,熊少林7,吕伟涛2(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雷暴地球伽马射线闪探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李泯1,2,3,黄松1,3,郝天珧1,2,3,董淼1,2,3,徐亚1,2,3,张健2,何庆禹1,2,3,方桂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西太平洋新近纪的俯冲起始模型及俯冲带参数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赵凌强1,2,3,孙翔宇1,2,詹艳1,2,韩静1,2,杨海波1,2,王培杰1,2,刘雪华1,2(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西藏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贺兰山-银川盆地三维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霍苒1,2,陈华1,2,李璐3,许崇育4,1,李晶晶1,洪思1,占车生5,夏军1,6(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海绵城市建设水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NORCE Norwegian Research Centre,Bjerknes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Oslo;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近千年来的洪水变化——比较气候-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与重建数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王晶晶1,魏孝荣1,2,3,贾小旭4,黄明斌1,2,3,刘志鹏5,姚毓菲6,邵明安1,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预测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董彦民1,2,李鸿凯1,2,王升忠1,2,贺红士1,3(东北师范大学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University of Missouri).中全新世以来白江河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张子莲1,2,陈秋兰3,陈博4,5,董陶杰4,陈猛1,4(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厦门大学);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省泉州环境监测中心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药对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降解[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 金哲1,2,汪涛1,2,张洪芹3,2,汪宜龙1,2,丁金枝1,2,田向军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基于中国大气反演系统的卫星CO2数据同化对全球碳收支的评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