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秦本科,杨林清,薄涵亮(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冷态性能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赵雯1,2,赵凯3,陈伟2,沈鸣杰3,王坦2,郭晓强1,2,贺朝会1(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 nm FDSOI工艺SRAM单粒子效应的重离子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闫士博1,李天富1,刘蕴韬1,孙凯1,白冰1,Uwe Keiderling2,Daniel Clemens2,王子军1,刘荣灯1,魏国海1,余周香1,陈忠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赫姆霍兹柏林研究中心).17-4PH不锈钢纳米析出物的磁小角中子散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金钊,王成龙,刘逍,代智文,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百千瓦级空间锂冷快堆系统热工安全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李争,李泉鑫,张华,贺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蔗糖脱硝对模拟动力堆高放废液煅烧产物性能及结构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臧航,刘方,贺朝会,谢飞,白雨蓉,黄煜,王涛(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GEANT4模拟分析不同能量质子在CMOS APS中的位移损伤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周军1,邱绍宇1,邱日盛2,曾文2,陈勇1,肖军1,王浩1,潘钱付1,杨灿湘1,卓洪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元件及材料研究所;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i含量对9%Cr铁素体马氏体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刘荣灯1,2,陈东风1,刘蕴韬1,孙凯1,李眉娟1,LI X2,HOFMANN M2,李天富1,王子军1,余周香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慕尼黑工业大学).STE460钢厚焊缝残余应力的中子衍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胡瑞,唐继国,李晓,孙立成,刘洪涛(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生长和浮升过程中气泡形状振荡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李炳生1,2,杨浚源3,李君涵3,廖庆1,徐帅1,张桐民2,王志光2,刘会平2,魏孔芳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氦离子辐照烧结碳化硅损伤效应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边天剑,张天爵,安世忠,关镭镭,黄鹏,王哲,冀鲁豫,付伟,周洪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用于预测带电粒子非线性行为的新型神经网络层[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王洪亮1,刘新智2,孙凯1,刘蕴韬1,郝丽杰1,马小柏1,郭浩1,李正耀1,田庚方1,陈东风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基于中子衍射的六方相Er1-xYxMnO3结构和磁学性能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武琦,刁均辉,季松涛,李凯,关玺彤,高永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LOCA工况下环形燃料元件外包壳鼓胀爆破试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石雪垚1,黄树明1,丁超2,陈巧艳1,邱林1,杨志义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严重事故有限影响准则的环境影响系数计算方法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黄鹏,李鹏展,安世忠,宋国芳,郑侠,葛涛,纪彬,张天爵(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基于100 MeV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束流切割器研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胡彬和,刘兴民,孙征,柯国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基于NSGA-Ⅲ算法的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最优临界棒位搜索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王凡,陈彦,张燕,姜小燕,赵永刚,鹿捷,徐常昆,王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基于热电离质谱的单微粒铀同位素分析方法比较[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艾蕾1,2,赵全堂2,3,宗阳2,冉朝晖2,袁肖肖2,曹树春2,3,李佳2,3,申晓康2,3,赵书俊1,张子民2,3(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电子束团长度测量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徐迟,李文龙,谢淳,杨红义,赵展,惠媛媛,李煦,禹春利,申凤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金属钠蒸发行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尚泽敏1,杨立新1,袁小菲1,刘伟2,刘余2,蒋汀岚2(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3期
  • 姜舒婷,邹文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对严重事故后果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吴宏春,刘宙宇,周欣宇,曹良志(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值反应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曹良志1,邓力2,杨波3,刘宙宇1,刘鹏4,2,汤春桃3,史敦福4,2,陈荣华1,田文喜1,彭良辉3,万承辉1,张旻婉1,毕光文3,费敬然3,许晓北1,李帆1(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CAP1400数值反应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陆道纲1,2,吕思宇1,2,隋丹婷1,2,郭劲松1,2(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基于先进节块法的六边形三维中子物理程序的开发与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郝琛,朱雁凌,康乐,李佩军,周晓宇(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高保真中子输运计算的多级加速理论及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张宏博,赵晨,彭星杰,赵文博,陈长,李庆,于颖锐,宫兆虎,曾未,刘琨,饶俊杰,王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反应堆高保真中子学程序SHARK研发[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贺青云,陈俊,马忠英,彭思涛,厉井钢(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三维耦合分析软件的落棒事故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刘萍1,2,秦广进1,2,郭榆生1,2,唐明云1,3,张蔓蔓1,2,汪卫华4,黄绍服2,5(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复合换热管过冷沸腾换热实验与关联式评价[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 刘婵云,杨波,汤春桃,彭良辉,毕光文,洪谦,杨伟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压水堆重反射层堆芯核热耦合高精度计算分析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