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欧阳淑桦1,2,3,王小花1,4,李文1,4,罗卓1,4,彭红英5,江涛5,李怡芳1,4,栗原博1,4,何蓉蓉1,4,2,3(暨南大学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清热消炎宁胶囊降低HSV-1易感性的清肝泻火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黄培颖1,曾仲意2,陈雁3,许秀婷4,杜嘉瑜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中药注射剂联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赵靖源1,2,王智民2,易红2,陈两绵2,斯琴2,闫钰2,高慧敏2,李春2,刘晓谦2,杨红3(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基于饮片等级形成规律探讨苦参饮片等级划分合理性[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龚曼1,2,杨联河1,朱利利1,2,冯庆梅1,2,许二平1,2,3,代丽萍1,2,3,王智民1,2,4(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中心;河南省仲景方药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鄂西香茶菜甲素作为抗肿瘤先导物的发现与抗肿瘤活性验证[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何彦峰1,2,马宏婷1,2,王瑞楠1,2,林鹏程1,2,王洪伦3(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胡芦巴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张丽丽1,顾浩2,成思凡1,任兴德1,王耘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与生物医学的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6期
  • 綦向军1,陈新荣1,莫嘉浩2,李珮馨2,蔡梦怡3,蓝婉宁1,陈汉锐4,陈壮忠4,陈国铭1,林丽珠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龚燚婷1,李彦萍1,程亚茹2,石秀佳1,杨丽1,杨东平1,徐文娟2,董玲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HIF-1信号通路研究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洪燕龙1,王优杰2,沈岚3,林晓3,刘雳4,洪燕珠5,张磊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医学院).中药临方制剂的应用现状、问题分析和发展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王优杰1,李益萍1,2,沈岚2,吴飞1,冯怡1,林晓2,洪燕龙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中药临方颗粒剂的特点与发展设想[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于江珊1,张苗苗1,施江1,杨雨1,孟雪1,薛建平1,孙伟2,万会花2,盛玮1(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特色资源植物利用工程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植物激素对类黄酮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柴莉莎,刘国盛,朱裕勋,王尚谊,杨程硕,李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物质和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酸浆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刘晓聪1,林冬梅1,刘敏1,张敏1,李强1,王健1,徐露琳1,高原1,杨健2(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番石榴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与抗真菌活性[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刘宇1,2,付骞卉1,2,史梦妮1,2,苏玉平1,2,赵焕虎1,2,崔箭1,2,李树春1,2,刘伟志1,2(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翻白草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治疗UC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赵哲1,胡仕祥2,管俊芳1,易纪杰1,张智伟1,陈方圆1,徐方飚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院).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施树珍1,2,刘明1,2,高亚1,2,许建国1,2,康迎英2,邢丽娜2,周正1,2,田金徽1,2,3(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大学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参麦注射液防治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王可仪1,欧益1,刘春香1,张俊华1,代欣玥2,高蕊2(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马克龙1,2,3,4,韩志君1,孙娟1,2,4,檀小芬1,汪天明1,2,4,邵菁1,2,4,颜贵明1,2,4,汪长中1,2,4(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研究三黄汤缓解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何贵艳1,段英丹1,洪方1,余伯阳2,3,柴程芝1,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药理与中医药学系;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可追溯与标准化研究中心).葛根在葛根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吴雨蒙1,王莹2,吴琪3,孙煜昕1,施旻1,张丽1,任明诗1,刘波1(江西中医药大学;上饶卫生学校;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二仙汤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骨细胞蛋白组学及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胡春艳1,郭欣1,刘雪玲1,刘港1,许潇1,毛庆2,郭齐1(江苏大学;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基于蛋白组学探讨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曾玉1,韩瑞婷2,周庆伟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陈恒晋1,杨光1,赵立杰2,沈岚3,张磊1,林晓3,洪燕龙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基于粉体特征物理性质的中药饮片分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陈恒晋1,朱森发1,赵立杰2,沈岚3,林晓3,张磊1,王优杰2,洪燕龙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基于中药饮片物料分类的临方全粉末水丸制剂处方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张雪1,胡志强2,林晓2,张磊1,王优杰3,沈岚2,洪燕龙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浓缩液黏度与制剂成型质量相关性的“零辅料”中药临方浓缩水丸制备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吕齐1,2,焦红红2,余祺瑞2,华中一2,赵玉洋2,周骏辉2,袁媛2,黄璐琦1,2(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人参TCP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预测[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周宇娟,王俊豪,徐红,侴桂新,王峥涛(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教育部中药标准化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铁皮石斛联苄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李益萍1,洪燕龙2,沈岚1,冯怡3,林晓1,王优杰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挥发性成分在临方制剂中的量值传递研究——以薄荷为例[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 孙艺琦1,赵露颖1,朱波1,贾敏2,张巧艳1,2,秦路平1,2(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蔓荆子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第15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