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业军,张德权,侯成立,摆玉蔷,任驰,王旭,李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收贮运管控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磷酸化对肌动球蛋白解离及其乙酰化水平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7期
-
尹广鹍,辛霞,张金梅,陈晓玲,刘运霞,何娟娟,黄雪琦,卢新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库种质安全保存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7期
-
王秀秀1,2,邢爱双2,杨茹2,何守朴2,贾银华2,潘兆娥2,王立如2,杜雄明2,宋宪亮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王树会1,2,陶雯3,梁硕1,2,张旭博3,孙楠1,徐明岗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Gembloux Agro-Bio Tech University of Liege Passage des deportes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长期施用有机肥情景下华北平原旱地土壤固碳及N2O排放的空间格局[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董桑婕1,姜小春1,王羚羽1,林锐1,齐振宇2,喻景权1,周艳虹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远红光补光对辣椒幼苗生长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蔡苇荻,张羽,刘海燕,郑恒彪,程涛,田永超,朱艳,曹卫星,姚霞(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重点实验室/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基于成像高光谱的小麦冠层白粉病早期监测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郭泽西,孙大运,曲俊杰,潘凤英,刘露露,尹玲(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在葡萄抗灰霉病和霜霉病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王凯1,张海亮1,董祎鑫1,陈少侃2,郭刚2,刘林3,王雅春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畜)重点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奶牛中心).基于牧场管理数据的奶牛健康性状定义及遗传参数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秦羽青,程宏波,柴雨葳,马建涛,李瑞,李亚伟,常磊,柴守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北方地区小麦覆盖栽培增产效应的荟萃(Meta)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闫乐乐,卜璐璐,牛良,曾文芳,鲁振华,崔国朝,苗玉乐,潘磊,王志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广泛靶向代谢组学解析桃蚜危害对桃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职蕾1,者理1,孙楠楠1,杨阳1,Dauren Serikbay1,2,贾汉忠3,胡银岗1,陈亮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赛富林农业技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小麦苗期铅耐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李文慧,贺依静,姜瑶,赵红宇,彭磊,李佳,芮荣,剧世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伏马毒素B1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谭先明,张佳伟,王仲林,谌俊旭,杨峰,杨文钰(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PLS的不同水氮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宋松泉1,2,刘军1,唐翠芳3,程红焱2,王伟青2,张琪1,张文虎1,高家东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深圳前海国垦大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种子耐脱水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巢成生,王玉乾,沈欣杰,代晶,顾炽明,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秦璐,廖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甘蓝型油菜苗期氮高效吸收转运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李世佳,吕紫敬,赵锦(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枣R2R3-MYB亚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龙艳碧1,吴云飞1,张倩1,陈鹏1,2,潘敏慧1,2(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农业农村部蚕桑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家蚕热休克蛋白HSP90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杨虹,曹文明,陈何妍,卫学青,束莉丹,李彤(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谷物及制品中修饰型真菌毒素的风险与防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6期
-
马鸿翔1,王永刚1,高玉姣1,何漪2,姜朋2,吴磊2,张旭2(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CIMMYT-JAAS小麦病害联合研究中心/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李晓立,何堂庆,张晨曦,田明慧,吴梅,李潮海,杨青华,张学林(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冯子恒1,2,宋莉3,张少华3,井宇航3,段剑钊3,贺利3,2,尹飞1,冯伟3,2(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信息融合的小麦白粉病监测[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中国板栗36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乔远1,2,杨欢1,雒金麟1,汪思娴1,梁蓝月1,陈新平1,2,张务帅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刘苗,刘朋召,师祖姣,王小利,王瑞,李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氮磷配施下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与氮营养诊断[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蒋晶晶,周天阳,韦陈华,邬佳宁,张耗,刘立军,王志琴,顾骏飞,杨建昌(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农学院).不同栽培措施对超级稻强、弱势粒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陈智勇1,张智2,刘杰3,康爱国4,赵素梅5,尹祥杰6,李占清7,谢爱婷2,张云慧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省康保县植保植检站;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0年我国北方地区草地螟种群的时空动态与虫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冯宣军1,潘立腾1,熊浩1,汪青军1,李静威1,张雪梅1,胡尔良1,林海建1,郑洪建2,卢艳丽1(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南方地区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重要目标性状和育种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赵凌,张勇,魏晓东,梁文化,赵春芳,周丽慧,姚姝,王才林,张亚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
肖璐婷1,李秀红1,刘栗君1,叶发银1,2,3,赵国华1,2,3(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淀粉粒径对大麦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