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哲,李海波,李英华,王铭帅,莫凡,孔宇,南瑞斌,许佳宁(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黑磷纳米片制备、表征及其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6期
-
杨开智1,吴永贵1,2,3,王晓睿1,谢荣1,王铁运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不同类型植物凋落物参与下炼锌废渣对斑马鱼抗氧化酶和神经毒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6期
-
孙燕玲1,郭荣洁2,陈雅琦2,杨艳芳2,任沛瑶3,武阳1,马萍1,吴红年1,吕建国3(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环境-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湖北科技学院五官医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6期
-
李娜1,2,杨兰芳1,邓美华2,朱有为3,叶国华4,沈菁4(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质量与标准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绍兴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人为镉排放源与汇时空格局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连旭,侯朝阳,王俊,雷振,李倩,陈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耦联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用于污水处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6期
-
曹若馨1,张可欣1,曾维华1,2,马俊伟1,解钰茜1,李晴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以北运河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杨盛东,杨旭,吴相利,伍昱飞,周嘉(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环境规制对区域碳排放时空差异的影响——基于东北三省32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黄炜惠1,马春子1,李文攀2,何卓识1,张含笑1,霍守亮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国地表水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李慧敏1,杨旭1,吴相利1,贾艳红2(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时空视角下能源密集型产业结构演变的碳排放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翟付杰1,2,张超2,宋刚福1,姜时欣2,单保庆2,宋志鑫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木棉生物炭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邱晨晨,宫海星,于兴娜,丁铖,侯思宇,张瑞芳,侯新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江北新区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特征和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葛宝珠1,2,陆芊芊1,3,陈学舜1,王自发1,2,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卢宁生1,张小玲1,康平1,华明2,杜云松3,陈军辉4,向卫国1,雷雨1,欧奕含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市气象局;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平原城市群春季臭氧污染天气客观分型与典型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曹晓云1,2,祁栋林1,2,肖建设1,2,陈爱军3,陈国茜1,2,乔斌1,2,谈昌蓉2,4,李璠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青海省气象台).基于卫星观测的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方海燕1,谢冰寒1,侯淼淼2,张榜军1,李效宇1,刘洋1,3(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PVC微塑料对大型溞繁殖及应激与能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宋庆斌1,王政1,陈明龙1,戴玉霞1,董玲倩1,于旭彪1,沙龙滨2(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基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解析陆源污染物在东海区域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周侃1,2,伍健雄1,2,樊杰1,2,梁育填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胁迫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朱赫特,郭雅欣,陈晓,龚婷婷,鲜啟鸣(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磷酸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吸附微囊藻毒素-LR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肖宇婷,谌书,樊敏(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沱江流域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曹钰1,楼晟荣2,王茜3,黄成2,许建明1(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长三角区域性PM2.5污染的空间分型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郭赈东1,王成刚1,赵嘉琪1,张日佳2,姜盈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市富阳区气象局).杭州富阳地区2015—2018年冬季不同天气形势下PM2.5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陈慧忠1,吴兑2,袁志扬1(东莞市气象局;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地区PM2.5湿清除的观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蒋慧敏1,李忠勤1,2,3,张昕2,王飞腾2,周茜4,王芳龙2,张永锋1,郑存英2,宋梦媛2,陈桃桃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市冬夏季大气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崔晓珍1,沙青娥2,李成3,王毓铮1,吴莉莉2,张雪驰2,郑君瑜2,颜敏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201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减排效果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赖树锋1,梁锦芝1,肖开棒1,李富华2,江学顶2,许伟城2,王海龙2,陈忻2,胡芸3,梁小明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Ag改性石墨相氮化碳(g-C3N4)可见光辅助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石玉飞,李胜楠,耿金菊,许柯,任洪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王龙1,2,徐雄2,朱丹1,李雄勇1,张广鑫1,陈刚1,刘权震2,林利华2,王东红2(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城市再生水厂出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赋存情况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顾春节,钟哲辉,徐晨烨,沈忱思,马春燕,李方(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印染末端废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卢毅1,王诗慧1,朱克宇1,马宁2,张辉3,王华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不同粒径纳米TiO2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及腐殖酸的调控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
王卓1,2,李思敏1,张文强2,单保庆2(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