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鑫锋,潘慧,张连毅,丁竹红(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镧改性生物炭在砂柱中单独运移及与Cr(Ⅵ)共运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蔡祖聪(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年刊出论文简评[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唐梦珊1,吕志远1,赵晓涵1,郭娇1,刘金山1,2,毛晖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喷锌对黄土高原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锌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慧君1,卫婷1,黄枫城1,陈艺杰1,李高洋1,张伟健1,吴伟健1,蔺中2,甄珍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环境因子关联的剂量效应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吴迪,袁鹤翀,顾闻琦,冯志波,孙媛媛,修立群,张伟明,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炭介导的连作大豆光合生理代谢及产量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马翔邦1,2,3,赵转军4,韩亮威1,2,3,郑旭1,2,3,孙国怀1,2,3,岳皓钰1,2,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腐植酸作用下生物炭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陶荣浩1,袁旭峰2,吴新德3,王垚1,鲁洪娟1,叶文玲1,陈勇4,马友华1(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周启星,王琦,郑泽其,刘维涛(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粮食生产中的碳中和与生态修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申小刚1,2,张阿凤1,叶雪珠2,陈德2,张棋2,赵首萍2,肖文丹2,伍少福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绍兴市粮油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水稻镉锌吸收积累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龚小雅,宋建宇,吴凤芝(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我国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积累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童思思1,2,孙旭2,3,郑飞翔4,王效科2(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顶式气室的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付子轼1,2,刘福兴1,2,王俊力1,2,乔红霞1,2,毕玉翠1,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质改良对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及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汉常1,张文萍1,文清柏2,谭歆1,李宗浩1,钟诚1,李炎1,易达理1,杨良玖1(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省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增氧对粉绿狐尾藻氮素吸收及其底泥微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杜胜男,张瀚麟,赵汉胤,陈以芹,李娟英(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小麦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的原位修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尚相春1,金倩2,杨可明3,高伟3,吴兵3(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孙疃煤矿;河北省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基于污染种类判别特征的作物Pb、Cu污染种类判别[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贾昊1,2,姜红新2,李明堂1,刘潇威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羧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对Cd(Ⅱ)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耿芳1,刘连华1,欧阳威2,3,朱建强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长江大学农学院).长江流域典型单季稻田间水文及氮素流失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瑜婕,罗庆,王聪聪,吴中平,张截流(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的吸附特性及机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高永欣1,2,潘占磊2,3,王睿2,王琳2,姚志生2,郑循华2,3,梅宝玲1,张翀4,巨晓棠4(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氧气浓度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剖面N2和N2O产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琦聪1,2,张思宇2,贾梦圆2,李刚2,修伟明2,杨殿林2,赵建宁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冬小麦休耕对土壤动物群落及其摄食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黄薇1,2,刘洋1,饶秋华1,罗钦1,王为刚3,宋永康1,罗土炎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王俊1,黄洁钰1,李方圆1,王晓燕1,2(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圈水环境研究中心).潮河流域人类活动氮输入对河流硝态氮通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孙国峰1,2,宗焦1,盛婧1,2,周炜1,张丽萍1,2,王子臣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入渗及氮磷迁移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徐长春,熊炜(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专项标志性成果概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马如龙1,2,段婧婧2,于建光2,薛利红2,索全义1,杨林章2(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