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云1,2,姜登登1,2,阳昆桦1,2,祝欣1,2,孔令雅1,2,李旭伟1,2,邓绍坡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氮肥企业退役地块氨氮污染及其风险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徐亚宁1,2,卢文喜1,2,王梓博1,2,贾顺卿1,2,王涵1,2,潘紫东1,2(吉林大学,地下水与资源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考虑参数和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随机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景翠雯1,王成刚1,冯妍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实验基地).2016年冬季寿县一次边界层低空急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宋春杰1,2,魏强1,2,范丽行1,2,王卫1,2,韩芳1,2,李伟妙1,2,李夫星1,3,成贺玺4(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技术识别创新中心;邯郸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基于PM2.5站点监测数据的京津冀AOD补值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高兴艾,裴坤宁,王淑敏,闫世明,王雁,蒋云盛(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汾渭平原吕梁市颗粒物潜在源及输送通道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邓权龙,庄丁丁,丁厚成,连志虚,徐远迪(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预混喷雾增效细颗粒去除的电除尘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魏永1,吴宏1,李甜2,罗政博1,李贤建1,魏勤政1(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渗透去除地表水中DOM的效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孙博宇1,韩东梅2,马伟芳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rGO@nZVI-BC修饰的PRB增强糖皮质激素还原转化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罗成明1,2,卢文喜1,2,王梓博1,2,常振波1,2(吉林大学,地下水与资源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污染模拟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刘娜1,李亚兵1,刘红玲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化学品安全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多因子影响下铜的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屠依娜1,唐威1,马艳琼2,张志宇1,田森林1,李英杰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卤素离子对溶解性黑碳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敬双怡,宋子洋,刘超,李卫平,李奇,张铁军(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MBBR工艺中SNEDPR的启动及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李亚林,陈高昂,孙丽莉,王恩赐,宋雨晴,孙趁心(河南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交变电场-铁改性生物质强化城市污泥深度脱水[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赵冰,柳晓燕,李胜红,朱芬芬(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张文勃1,李晓玲1,2,刘心怡1,张佳颖1,周俊才1,孟雯1,张鹏程1(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住建部给排水重点实验室).EDTA-2Na/Fe(Ⅱ)对自养生物体系下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李瑞青,杨自力,谷雨倩,游雨昕,凌晨,张敏歆(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面活性剂强化LiCl溶液灭活空调霉菌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张丽1,石国秀1,刘艳丽1,王敏珍1,张晓飞1,吕康1,康峰2,白亚娜1,郑山1(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金昌市PM2.5及PM10短期暴露对成人血压水平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谭健1,2,3;夏瑞1,2,3;吴兑1,2,3;孔少飞4,5;陈楠5,6;成春雷1,2,3;邓涛7;陶丽萍1,2,3;张雪1,2,3;吴柏禧1,2,3;吴良斌1,2,3;王庆1,2,3;吴晟1,2,3(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地壳元素铁的吸光贡献对黑碳吸光增强估算的影响——以武汉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田娇1,2,覃业霞1,2,杨帅俊1,吕烨同1,黄皓旻1,2,叶代启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定制家具中典型板材VOCs的溯源及排放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胡惠敏1,黄明强1,朱敏聪1,王伟超1,顾学军2,胡长进2,赵卫雄2,张为俊2(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物理化学实验室).在线表征萘二次有机气溶胶硝基多环芳烃[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王小强1,杨宁2,徐力2,李相鹏3,王钰1,2(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与催化工程研究中心;武汉时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铁锰基整体式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和氯苯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赵联芳1,2,于雪晴1,路宗仁3,刘成1,李颖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FeS对CW-MFC系统降解活性艳红X-3B效果及过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胡俊杰1,吴毅聪1,陈桂连1,高圆圆2,赵桐3,余广1,兰善红1,吕小梅1(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东莞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质谱法定量生态物种基因组DNA低甲基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张崇淼,赵倩,王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厌氧水环境中噬菌体MS2的存活和团聚特性及理化因素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张央1,2,安明态1,2,武建勇3,杨焱冰4,李志1,2,叶超1,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兜兰属宽瓣亚属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成效[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罗晶晶1,吴凡1,张加文1,刘征涛1,张聪2,王晓南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油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我国土壤受试植物筛选与毒性预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蒋军,倪千千,可欣,烟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脯氨酸掺杂g-C3N4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对RhB的降解[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常博焜1,陈怡汀1,曹钢1,胡良1,吕家珑1,杜伟1,胡斐南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背景离子类型和浓度对聚苯乙烯微塑料/铅在饱和石英砂中共运移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7期
  • 张凯琪1,陈建军1,2,侯建坤1,周国清1,2,尤号田1,2,韩小文1,2(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耦合InVEST与GeoSOS-FLUS模型的桂林市碳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曹秀凤,刘兆顺,李淑杰,高振君,孙贝雯,李莹雪(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