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冉1,张碧辉1,安林昌1,李雷2,迟茜元1,江琪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2000~2021年中国沙尘传输路径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曹艳晓,陈田甜,陈诺,赵梦洁,李鸿鹄,宋永伟,侯静涛,张敬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塑料和微塑料影响土壤性质与镉生物有效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王诗生1,2,张梦梦1,盛广宏1,2,田勇攀3,刘轶鋆1,2,章慧娟1,2,刘永兴1(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磁性生物炭吸附水中甲基橙的作用机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陈宁1,刘崇2,李玉光2,张欣1,沈斐3,王硕1,4,李激1,4(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江苏无锡环境监测中心仪器分析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及信号分子功能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朱俊兆,卓杨,华飞虎,周梦雨,王雪娜,刘金洋,韩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提高污泥含固率对高温厌氧消化互营产甲烷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李冬,柴晨旭,李帅,张复旦,张杰(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模式对菌藻共生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杨晨晨1,2,王卓微3,李睿1,田帝1,伍祺瑞1,杨再智1,梁作兵1,高磊2,连健斌1,陈建耀1(粤北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野外观测研究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院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蕉门水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定量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张风轩,贺义雄,王燕炜,谢素美,柳润滋,徐敏(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碳汇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激励效应——博弈视角下考虑购买价格的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徐勇1,2,卢云贵1,戴强玉1,赵纯1,黄雯婷1,陈天伟1,张炎1(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感知服务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NPP变化相对贡献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段海煦,曾维华,陈家军(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基于可视化分析的“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李静1,李帅2,张英3,庞嘉诚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浙江农林大学).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邢志林,石云椿,苏夏,苟芳,赵天涛(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微氧环境氯代烃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石谦,单慧媚,刘吉刚,李哲映,张进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硝酸盐对土壤吸附一硫代砷的影响特征及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陈小锋,王润竹,朱诗雅,陈静(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湖沉积物硝酸盐依赖亚铁氧化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刘诚1,邓力琛2,3,钱悦2,3,闫爱军1,方小珍1,潘媛媛1,郭威1,谢亚军1(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庐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赵子恒,杨自力,谷雨倩,马铭,王昕翊,闫鸿栩,刘锋(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超声波隔空强化空调除湿溶液灭活黑曲霉[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曲宏昌,马佳凯,龙超(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吸附树脂和活性炭吸附气体中二硫化碳的性能差异及成因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朱芬芬,赵冰,柳晓燕,王欢,周湉湉,王轶钰,邱煜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菏泽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菏泽274015).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实践改进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郑皓鸣1,朱文富1,罗颖鸿1,王子琨1,刘美茵1,黄皓旻1,2,叶代启1,2,李洪祥3,吴军良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掺氮石油焦基活性炭常温催化氧化硫化氢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张逊之,卢金锁,张志强,杨静,庞鹤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反向光催化氧化体系构建及效能研究:突破光衰减瓶颈的新途径[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王恒阳,李祥琛,王爽,唐洪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基于蓝天空反照率的气溶胶辐射强迫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谷春云,廖高明,邓一荣,马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FeS介导下的1,2-二溴乙烷非生物自然衰减[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鲁亮,蒲生彦,李博文(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热强化循环井驱动热量传输及苯胺修复效果[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陈睿鑫,姜美洋,王菲(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炭铁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氯代烃及淤堵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周碟,刘华英,汪念,张倓,屠依娜,李英杰(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UV/PMS体系中CO3-•对磺胺吡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孟豪1,梅丹兵2,邓璟菲2,刘鹏3,董璟琦2,3,肖萌1,张红振2,3,李香兰1(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天津市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刘晓雯,邵明艳,徐绍辉,林青(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pH值和阳离子对环丙沙星与土壤胶体共运移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王乙橙,晏鹏,陈猷鹏(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厌氧氨氧化细菌梯烷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谢怡漪1,李祥1,2,3,袁怡1,2,3,许佩玲1,2,黄勇1,2,3,吴鹏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流条件下间歇曝气抑制NOB与微生物动态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 韩玉娇,张伟红,董军,莫言阳,梁雪(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SDS原位微乳液对含水层中多氯代烃混合污染物的增溶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