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旺1,2,吕汪汪1,2,周阳1,2,孙建平1,2,张苏人1,2,夏露3,李博文1,2,刘培培1,2,洪欢1,2,王奇1,2,张立荣1,苏爱玲4,姜丽丽1,斯确多吉1,5,张振华4,罗彩云4,汪诗平1,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温度和湿度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任强1,艾鷖1,胡健1,田黎明2,陈仕勇3,泽让东科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不同强度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波1,2,陈林1,2,庞丹波1,2,祝忠有1,2,刘丽贞1,2,吴梦瑶1,2,李学斌1,2(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李丽凤1,2,刘文爱3,陶艳成3,许晓玲1,傅伟聪1,董建文1,4(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扩散动态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党辉1,李晶1,张渝萌1,周自翔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公平性评价的西安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丹丹1,2,武海涛1,芦康乐1,3,杨萌尧1,管强1,3,赵文元4,邵乐夫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空间和环境因子对黄河口自然和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王甫园1,2,王开泳1,2,郑鑫3,林明水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游憩利用扩展格局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孙龙,孙奥博,胡同欣(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杨佳,于志军,王参,王敏,沈若雯,刘敬泽(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雄安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以容城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王修文1,于书霞1,史志华1,2,王玲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南方红壤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对退耕还林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郑大川1,2,3,周杰1,2,3,李思雨1,2,3,陶军1,2,3,顾卫1,2,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耕地和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 ——中国区域的整合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郑诚1,温仲明1,2,郭倩1,樊勇明1,杨玉婷1,高飞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基于MaxEnt模型的延河流域草本植物适生分布与功能性状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项和雨1,邹斌1,唐亮2,陈维国3,饶凯锋4,5,刘勇2,马梅5,6,杨艳7(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应用数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无锡中科水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基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基于残差注意力网络模型的浮游植物识别[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艳华1,牛莹莹1,周绍春2,张子栋2,梁卓3,杨娇2,鞠丹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爷岭南部狍冬季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周晓果1,2,左晓庆1,温远光1,2,3,王磊1,朱宏光1,3,梁宏温1,邵文哲1,陈秋海1,张彧娜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科学院生态产业研究院;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詹云军1,章文1,2,严岩2,王辰星2,荣月静2,朱捷缘2,3,卢慧婷2,3,郑天晨2,3(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刘子豪1,陆建忠2,黄建武1,陈晓玲2,曾群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全球气候模式集合的鄱阳湖流域未来潜在蒸散量及其干旱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董星丰,赵光影,李苗,刘超,王迪,杨盛东,臧淑英(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安善涛1,焦磊1,梁伟1,严建武1,张为彬1,金朝2,纪秋磊1,王凤娇1,杨盼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数据的黄土高原陆地水循环结构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黄萍1,符强2,3,习靓靓2,孙怡洁3,肖曼2,李子豪2,邵毅贞2,袁志良2,4,叶永忠2,王婷3,陈云2,4(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省伏牛山南北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黄河中游湿地维管植物与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廖振珍1,2,杨萌2,3,尚晓琪2,3,石龙宇1,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城市小尺度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法 ——以雄安新区启动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董校兵1,曲鲁平2,董刚3,童琦1,邵长亮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稳定同位素研究中心;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刈割降低热浪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碳通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乔雪丽1,林峻2,吴建国2,赵雪迷1,巨喜锋1,郑江华1,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包妲1,2,李杰3,刘锋1,2,胡金明1,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995—2015年缅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张丛林,黄洲,郑诗豪,陈劭锋,董磊华,乔海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湖州交通技师学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担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拓锋1,2,刘贤德1,2,黄冬柳3,王立1,刘润红3,赵维俊2,敬文茂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J].生态学报,2021,第17期
-
吉珍霞1,裴婷婷2,陈英1,2,秦格霞1,侯青青1,谢保鹏2,吴华武3,4(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黄土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