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姚艺1,2,王一博1,王伟君3,陈凌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微振动响应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詹涛1,2,3,4,杨业1,3,曾方明5,梁彦霞1,3,6,葛俊逸7,马永法1,3,孔祥辉8,张丽8,姜侠3,9,黄荣富1,3,王逊2,3,9,周鑫6(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黑土地水土资源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东北平原杜蒙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和磁化率对松嫩古湖演化的指示[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刘润逸,诸峰,王健,叶生毅(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尘埃碰撞实时自动检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荣棉水1,2,王继鑫1,李小军1,2,刘奥懿2,孔小山1,李航2(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反演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章鑫1,2,岳明鑫1,周官群3,孙君嵩4,吴小平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广东省地震局;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江苏省地震局).地电场海岸效应:以2015年3月17日大磁暴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煜航1,2,梁诗明2,郝明1,3,葛伟鹏4,李长军1,宋尚武1,张迎峰2,华俊2,陈俊先2,梁洪宝5,朱爽5,甘卫军2(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杨庭威1,2,3,4,徐亚1,2,4,南方舟1,2,4,曹丹平3,刘丽华1,2,4,郝天珧1,2,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被动源海底地震仪数据预处理技术构建与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王子博,刘瑞丰,李赞,孔韩东,胡岩松(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区域地震记录测定地震辐射能量[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长军1,郝明1,2,李煜航1,宋尚武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2022年1月8日MS6.9青海门源地震震前三维地壳变形与应变分配[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健,方桂,何雨蓓,艾依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超临界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分析——以鲜水河高温水热系统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任安康,徐克科(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顾及有色噪声的GNSS时间序列时域信号提取[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冯波1,许荣伟1,王华忠1,罗飞2(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波现象与智能反演成像研究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基于单频走时敏感度核函数的三维波动方程初至层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蔡军涛1,陈小斌1,方良好2,戚浩2,王培杰3,张赟昀1,刘钟尹3,谢兴兵4,周磊4(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安徽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利用大地电磁密集阵列研究蚌埠地震构造环境[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朱光振1,2,马玉端1,2,魏新华3,杨旭1,2,王健强1,2,王卫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环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环境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地磁尾方位角流能量转换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何兆海1,徐寄遥1,2,王赤1,戴磊1,陈涛1,Ilan Roth3(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内辐射带高能质子对磁暴响应的统计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常畅1,2,郭华3,王海燕1,高锐4,韩松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学院).航磁水平分量数据的均衡滤波位场边缘增强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蔡剑锋1,张煜1,2,张双喜1,2,叶泵3,韦瑜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维西—乔后断裂带上连续地震的应力降和两种不同的孕震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王遵娅1,蒋兴文2,3,柯宗建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洪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雨季的客观监测方法及其近60年的变化趋势[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王荣,王遵娅,高荣,叶殿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2期
  • 朱日祥1,2,3,金之钧4,5,底青云2,3,6,杨长春2,3,6,陈文轩2,3,6,田飞2,3,6,张文秀2,3,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智能导钻技术体系与相关理论研发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何治亮1,朱成宏2,徐蔚亚2,赵爽3,李海英4,夏红敏2,蒲勇5,张宏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多类型储集体地震预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贾彦锋1,2,朱新慧1,孙付平1,肖凯1,柯能1(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与维修重点实验室).GNSS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周年项振幅的时变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贾建波,兰洪波,菅志军,张玉霖,孙师贤,孟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475型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钻具组合的弯曲应力分布规律[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袁道阳1,谢虹2,苏瑞欢1,李智敏3,文亚猛1,司国军1,薛善余2,陈干4,5,刘炳旭4,5,梁淑敏4,5,彭慧4,5,段磊4,5,魏拾其4,5(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青海省地震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与发震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王自法1,2,廖吉安3,王延伟4,位栋梁3,赵登科3(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崔鑫1,2,胡进军1,2,谭景阳1,2,周旭彤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日本福岛海域MW7.1地震S-net海底地震动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栗学磊1,魏彦杰1,欧阳威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角度域广义Radon变换多参数非迭代线性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 梁瑶1,霍守东2,李学良2,舒梦珵3,杨晓4,石太昆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勘数字地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绕射信息在裂缝型地层中进行钻前风险评估[J].地球物理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