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覃红霞1,张斌1,王晟2,3(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策略优化[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顾建民,江美芬,黄亚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校学生转专业满意度及其影响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毛丹1,沈文钦2,武迪3,刘雅欣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控制抑或支持: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心态[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孙纪磊1,何爱霞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模型构建及保障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赵学义(洛阳理工学院).高校合约不当退出及治理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吴立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数智时代大学治理的范式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徐艳1,王金伟2(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耦合研究——评《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黎朝红1,侯建峰2(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基于课程思政的合同法教学策略——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刘春池(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逻辑关系及记忆理论——评《地理教育学》[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3期
  • 戴伟芬1,梁慧芳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跨界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郭志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优师专项”的政策优势、实施挑战与优化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洪秀敏1,王靖渊2,朱文婷3(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第四代评价理论视域下国际托育机构质量评价的价值意蕴、路径选择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刘铖,陈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多重身份冲突——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教育民族志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张明珠1,赵爽2,逯桠楠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金恩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朝阳区劲松第二幼儿园).托育机构保育人员资格准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白鸽1,2,夏婧1(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基于社区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叶平枝1,丘苑1,周苑妤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小马快跑国际早教花都中心).托育机构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王丽佳1,黎万红2(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伙伴协作中学校的组织学习:基于W项目的质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喻小琴1,彭钢2,董裕华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县(区)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应对——基于江苏省域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林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校管理研究2021年度发展报告——基于《中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罗玉明,范一泓(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优化策略——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卢李响(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艺术的审美教育教学功能评析——评《99个戏剧教育实践练习》[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徐健1,巴莹2(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评《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2期
  • 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什么是职业教育——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内涵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1期
  • 王洪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