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倩楠1,2,胡伟平1,3,轷喆1,4(伍伦贡大学超导及电子材料研究所;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钠离子电池磷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林楠1,KREWER Ulrike2,ZAUSCH Jochen3,STEINER Konrad3,林海波4,冯守华1(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erials-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iesKarlsruhe 76131;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MathematicsKaiserslautern 67663;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换体系多物理场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侴术雷(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国际优秀储能青年科学家专刊》主编寄语[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周新宇1,栾道成1,胡志华1,凌俊华1,文科林1,刘浪1,阴志铭1,米书恒1,王正云1,2(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休斯敦大学物理系及德州超导中心).含碳二元系相变储热材料储热性能分析选择[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4期
-
陈海生1,李泓2,马文涛3,徐玉杰1,王志峰4,陈满5,胡东旭1,6,李先锋7,唐西胜4,胡勇胜2,马衍伟4,蒋凯8,钱昊9,王青松10,王亮1,张新敬1,王星1,徐德厚11,周学志1,刘为12,吴贤章13,汪东林14,和庆钢15,马紫峰16,陆雅翔2,张雪松4,李泉2,索鎏敏2,郭欢1,俞振华12,梅文昕10,秦鹏10(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中关村储能产业与技术联盟;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杜江龙1,2,林伊婷1,3,杨雯棋1,3,练成1,2,刘洪来1,2(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模拟仿真在锂离子电池热安全设计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乔东格,刘训良,温治,豆瑞峰,周文宁(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升温和脉冲充电对锂枝晶生长抑制作用的数值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安汉文,莫生凯,李梦璐,王家钧(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同步辐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储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赵志强1,2,刘恒均1,2,徐熙祥1,2,潘圆圆1,2,李庆浩1,李洪森1,胡涵3,李强1,2(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中的磁性表征技术[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赵志伟,杨智,彭章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在锂基二次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吴渺,赵贵青,仇中柱,王保峰(上海电力大学).一种新型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iCo2O4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李亚捷1,张更2,沙立婷1,赵伟1,陈斌1,王达1,喻嘉3,施思齐1,3,4(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之江实验室).可充电电池中枝晶问题的相场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翁素婷1,2,刘泽鹏1,2,杨高靖1,2,张思蒙1,3,张啸1,3,方遒1,3,李叶晶1,2,王兆翔1,2,3,王雪锋1,2,3,4,陈立泉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冷冻电镜表征锂电池中的辐照敏感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邓晓华,江柱,陈超,党岱(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沸石咪唑基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材料用作锌-空气电池高效阴极催化剂的最新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于沛平,许亮,麻冰云,孙钦涛,杨昊,刘越,程涛(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多尺度模拟研究固体电解质界面[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甘露雨1,2,陈汝颂1,2,潘弘毅1,2,吴思远1,2,禹习谦1,2,李泓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锂电池安全性多尺度研究策略:实验与模拟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陈博文,崔瑞广,沈炎宾,陈立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氏模量微观表征新方法在锂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刘金平1,蒲博伟1,邹喆乂2,李铭清1,丁昱清1,任元1,罗亚桥1,李杰3,李亚捷1,王达1,何冰4,施思齐1,5,6(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与天文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之江实验室).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离子导体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李琛坤1,王帅1,黄俊2(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乌尔姆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电化学阻抗谱物理模型求解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吕思奇1,李娜1,陈浩森1,焦树强1,2,宋维力1(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池电极过程可视化与定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佟永丽1,2,武祥1(沈阳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o3O4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江登峰1,陈亚君2,贺耀龙1,3,4,卞炟1,胡宏玖1,3(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之江实验室计算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干燥对复合负极力学行为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任重民,王斌,陈帅帅,李华,陈珍莲,王德宇(江汉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层状正极材料力学劣化及改善措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岑官骏,朱璟,乔荣涵,申晓宇,季洪祥,田孟羽,田丰,金周,闫勇,武怿达,詹元杰,俞海龙,贲留斌,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1.12.1—2022.1.31)[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岳博文1,2,佟佳欢2,刘玉文1,霍锋2(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离子液体电解液的模拟计算方法及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余春林1,2,陈旭东2,宫川敏夫2,孙辉2,张兴旺1,童莉葛3(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特殊结构前驱体对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提升[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邓诗维1,吴剑芳1,时拓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省清洁能源材料及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及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固体电解质缺陷化学分析:晶粒体点缺陷及晶界空间电荷层[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李云,杨旺,李永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沥青基MoS2/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存储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
李钰颖,魏雯珍,李琦,吴玉庭(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可用于低中温热能储存的四元硝酸盐/埃洛石/石墨定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