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跃良1,张柱柱1,张勇1,卞贵学1,王安东1,黄海亮1,2,李军亮1,张杨广1(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91206部队).盐雾腐蚀环境对38CrMoAl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向柳1,2,辛社伟2,毛小南1,2,杜宇2,屈磊2,李婷2,应扬2(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挤压成形TC4-ELI厚壁管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方旭东1,2,李友3,徐芳泓1,2,王学3(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力机械过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奥氏体C-HRA-5耐热钢时效过程中的沉淀相演化[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余艺平,王松,李伟(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Ce元素固溶掺杂对LaB6阴极材料电子逸出功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肖树龙1,2,梁振泉1,2,王鑫1,2,郭应飞1,2,徐丽娟1,2,陈玉勇1,2(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Y2O3对高Nb-TiAl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程功金1,2,周新磊3,高明磊4,常富增4,滕艾均5,邢振兴1,宋翰林1,高子先1,汤卫东1,赵备备4,王金龙4,赵丹4,刘超4,李兰杰4,杨合1,2,陈东辉4,薛向欣1,2,白瑞国4,张卫军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辽宁省冶金资源循环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河钢承钢;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Fe2O3-CaO-TiO2体系下铁酸钙的合成过程及TiO2和CaTiO3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鹏飞1,2,陈伟东1,3,张少鹏2,闫淑芳1,3,马文1,3,王宏兴2(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薄膜与涂层重点实验室).原子层沉积Al2O3保护层氢终端金刚石MISFETs的电学特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柳昆,王书桓,冯运莉,赵定国,张一昆(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熔体快淬与高能球磨法相结合制备TbCu7型单相Sm-Fe-Zr-Nb合金[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汪科良,周晖,张凯锋,张延帅,冯兴国,贵宾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TiN(111)/DLC界面粘附功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吴静怡(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型Ti-V-Mo系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戚春保1,王涛2,陶思昊1,秦铭澳1(火箭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火箭军工程大学核工程学院).钚及其化合物表面腐蚀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6期
  • 徐义库,范铭远,罗宇晴,赵秦阳,陈永楠,郝建民(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脉冲电沉积SiC/TiN颗粒增强Ni-Mo纳米复合镀层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薛春1,杨千华1,楚志兵1,2,桂海莲1,拓雷锋1,高虹3,沈卫强3(太原科技大学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温度对单晶镁拉伸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江河1,2,何方有2,许亮2,董建新1(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环形件环轧工艺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单朝军1,2,刘胜胆1,2,张新明1,2,叶凌英1,2,李亦然3,唐建国1,2,邓运来1,2(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020铝合金型材的疲劳行为及微观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李龙博1,2,李争显1,2,刘林涛2,何飞2(东北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奥氏体不锈钢渗铬层组织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刘延宽,许婧,李尧,王志平(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Eu3+掺杂对YSZ热障涂层隔热性能与涂层界面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高国富1,浮宗霞1,2,王毅1,向道辉1,赵波1(河南理工大学;平顶山学院).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精密加工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江连运1,黄金博1,甄涛1,乐启炽2,马立峰1(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变形区组成下铝合金厚板蛇形轧制板曲率建模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冯义成,王雷,付原科,赵思聪,王丽萍,郭二军(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处理对铸造Mg-4Y-3Nd-1.5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刘英杰1,2,3,胡强1,2,3,赵新明2,3,王志刚2,张少明3,王永慧1,张金辉2(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研究院;北京康普锡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增材制造用高流动性铝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薛勇,郑杰,闫钊鸣,徐健,张治民,李旭斌,杨勇彪,王强(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差速循环扩挤制备的AZ31镁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董晓传1,倪炀1,曲周德1,韩俊超1,周正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基于响应面法的挡风梁冲压回弹预测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孙福臻1,2,李岩1,张啸寒3,4,刘光5,庞铭4,冯胜强5(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气体流量对铝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8YSZ热防护涂层微观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李权1,王国庆2,董明晔3,冯晨1,罗志伟1,周庆军1,王福德1(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丝材成分对电弧增材Al-Cu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罗国强1,2,王春生1,胡家念1,陈常连3,孙一1,李美娟4,王传彬1,沈强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电磁感应加热银膜的无压烧结及其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刘明霞1,张文康1,畅庚榕1,张晓化2,王冬3,何斌锋1,付福兴1,孟瑜1,马飞4,徐可为1,4(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腐蚀与防护研宂室;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度场下17-4PH钢喷丸表面残余应力松弛及疲劳强度[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王翠翠,童晨光,蔡安琦,张意茹,李新宇,郭宏伟,殷海荣(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Mg-Ta2O5纳米棒涂层的制备、表征及其体外生物活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 齐东丽,陈建金,刘俊,吕伟,宋健宇,沈龙海(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钼添加对CrN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