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盛才1,杨琴2,张明光2,宋剑飞1,李海龙2,郭学益1(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废汞触媒活性炭再生实验[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王洪阳1,2,张晓雪1,宋少先1,2(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岭石与氧化铁还原焙烧过程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史公初,廖亚龙,苏博文,郗家俊(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铜冶炼渣的矿物学特征及氧压酸浸[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王欣1,2,胡仁高3,许春玲1,2,胡博3,古远兴3,汤智慧1,2(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表面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材料先进腐蚀与防护航空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冷挤压与热时效对GH4169合金孔结构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洪标1,2,王友彬1,2,李锋2,韦悦周1,2,Toyohisa FUJITA1,2(广西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酸性溶液中铼的电沉积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熊延杭,侯雪,程衔锟,徐亮,张福元,田勇攀,赵卓(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S300树脂对汽车失效催化剂浸出液中Pd(Ⅱ)的吸附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1期
  • 徐仰涛1,2,3,李淮1,2,娄德超1,2,王晨1,2(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合金元素对Co-8.8Al-9.8W高温合金组织及粗化行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6期
  • 熊财梓,李多生,叶寅,邹爱华,王国波,冯庆晓,王凯,官冀原(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还原石墨烯纳米片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6期
  • 张兵1,2,赵芬芬1,2,陈韩锋3,杨艳3,马艳恒1,2,祁凯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钴基高温合金GH5605热压缩变形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4期
  • 温婧,姜涛,余唐霞,孙红艳,周密(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钒铬渣锰盐焙烧酸浸过程中钒、铬的分离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4期
  • 徐仰涛1,2,刘志健1,2,朱珍旭1,2,王雅宁1,2(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铜离子对工业电解液中镍电结晶行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4期
  • 司伟,张笠楠(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掺氟化钙硅灰石玻璃陶瓷的析晶动力学[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4期
  • 马升峰,郭文亮,孟志军,夏郁美,许延辉,黄继民,王荣,郑淇元(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氯化镁焙烧分解独居石的反应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5期
  • 王少娜1,吕页清1,刘彪1,杜浩1,2,白丽3,王海旭3,王新东4,李兰杰3,张懿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分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钒渣亚熔盐法钒铬共提工艺清洁生产评价[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3期
  • 潘岩,鄢锋,郭徽,唐昭辉,杨静雅,曾祥吉(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1期
  • 张永志1,张红魁2,陈捷狮2,3,4,尹志康2,张泽强2,杨明远2(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学院;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镍基合金TLP扩散焊接头中二元共晶沉淀相Ni-M(B、Si、Zr和Hf)的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1期
  • 车键勇,张文娟,马保中,王成彦(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含磷废水中稀土除磷及沉淀剂再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1期
  • 陈树君,王磊,蒋晓青,王奕琳,袁涛(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镁合金载流静轴肩搅拌摩擦焊接数值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7期
  • 王一笑1,刘新华1,2,谢建新1,2,田宇兴3,郑志凯3,毛晓东3(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现代交通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连铸工艺参数对纯铝管坯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9期
  • 吴晓雨,严青松,芦刚,黄朋朋,黄普英(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蠕变温度对真空差压分级加压铸造ZL114A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9期
  • 赵仕林1,汤姣1,张宇修1,长海博文2,杨续跃1(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Cr、Mn质量比对Al-Mg-Si合金高温变形行为与组织演变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9期
  • 李萍,许兵,徐洪磊,李云辉,严思梁,薛克敏(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l-Zn-Mg-Cu合金第二相在高压扭转变形中的回溶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9期
  • 刘文才1,丁德华1,王永博2,陆叶君2(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Al-7Si-0.35Mg-0.1Ti合金压铸工艺模拟优化及组织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9期
  • 郭诚君1,陈金水1,汪航1,肖翔鹏1,2,黄浩1,2,杨斌1(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与化学学部;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P元素添加对Cu-15Ni-8Sn合金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5期
  • 丁军1,童权1,张圣来1,王路生2,黄霞1,宋鹍1,路世青1(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扭转角和晶向对含微缺陷纳米镍双晶断裂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8期
  • 史博文,刘记立,刘津(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柱状晶Cu70.8Al18.6Mn10.6形状记忆合金在热压缩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8期
  • 李燕1,2,陶扬1,2,白红丽1,2,白玮1,2,向明武1,2,郭俊明1,2(云南民族大学生物基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高校绿色化学材料重点实验室).锂离子电池LiLa0.02Mn1.98O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8期
  • 李经依1,李少龙2,车玉思2,宋建勋2,何季麟1,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二价钛离子在NaCl-KCl熔盐中的活度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8期
  • 张馨艺,李小明,臧旭媛,李怡,邢相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预氧化镍渣直接还原铁颗粒生长动力学[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8期
  • 黄晓锋1,2,尚文涛1,杨剑桥1,魏浪浪1,杨凡1,张展裕1,张胜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Mg-7Zn-1Cu-0.1Mn-0.1Cr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