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彬文,聂小华,万春华,吴存利(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全机静强度虚拟试验技术研究及应用[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王育鹏1,吕帅帅2,杨宇2,李嘉欣2,王叶子2(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基于域自适应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何宇廷(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广义生存性及评估方法[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冯振宇1,2,傅博宇1,2,解江1,2,段竹煊1,2,潘汉源1,2(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爆炸冲击载荷下机身壁板的动态响应[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李跃明,李晓云,柴怡君,杨雄伟(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飞机新牵引滑出方式下前起落架动响应分析[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汪厚冰,王夏涵,林国伟,李新祥,杨胜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含离散源损伤的复合材料壁板的剩余强度评估[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邓云飞,周楠,田锐,魏刚(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S型碳纤维褶皱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响应特性实验研究[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邢运1,2,张桥1,2,杨先锋1,2,刘华1,2,杨嘉陵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结构冲击与仿生力学实验室).仿生梯度圆环防护系统的耐撞性设计[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张柁,宋鹏飞,尹伟,杜星,任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空间复杂运动增升结构随动加载技术[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吕帅帅,杨宇,王彬文,殷晨飞(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基于改进FaceNet的飞行器结构裂纹识别方法[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张盛,杨宇,王志刚,石欣桐(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变弯度机翼后缘偏心梁设计与验证[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林鹏1,庄福建2,曲林锋3,许阳阳3,苏亚东3(中国航空研究院;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高超声速飞机尾喷管设计-制造与验证技术发展综述[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崔明,冯建民,米征,郭俊毫(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大型无人机主结构耐久性试验加载技术[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刘增飞1,刘凯2,张斌斌1,李雪枫1,葛敬冉1,黄建3,李超3,孙新杨4,孙煜5,梁军1(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南京玻璃纤维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学与力学系;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纱线规格对3D机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周宜涛1,杨阳2,吴志刚1,杨超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大展弦比无人机平台的阵风减缓飞行试验[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李凯翔1,2,代承霖1,2,张飞1,2,白春玉1,2,牟让科1,2(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航空声学与振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大型客机驾驶舱/客舱振动舒适性评估[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杨欢1,2,刘小川1,2,白春玉1,2,张宇1,2,惠旭龙1,2(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典型航空座椅/乘员系统水平冲击特性实验[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唐长红,王彬文(陕西省飞行器振动冲击与噪声重点实验室).序言先进飞行器强度技术专刊[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郭琼,刘玮,裴连杰,郭俊豪(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全尺寸复合材料机身筒段静力/疲劳试验技术[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航空学报编辑部.《航空学报》征稿简则[J].航空学报,2022,第6期
  • 廖文和1,2,田威1,李波1,李鹏程1,张苇1,李宇飞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与应用进展[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王皓1,2,陈根良1,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复杂薄板结构数字化制造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型装备在航空装配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符小卫,王辉,徐哲(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基于DE-MADDPG的多无人机协同追捕策略[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王梓1,孙晓亮1,李璋1,程子龙2,于起峰1(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卫星单目位姿估计方法[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张钧铎1,左青海2,林孟达1,黄伟希1,潘卫军2,崔桂香1(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ARJ21飞机尾涡在侧风条件下的近地演化数值模拟[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汪博1,高培鑫2,马辉1,3,孙伟1,林君哲1,李晖1,韩清凯1,刘中华4(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装驻沈阳地区第二军事代表室).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动力学特性综述[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董松,郑侃,孟丹,廖文和,孙连军(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制孔技术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赵明皓1,王可2,王致程1,朱亦圆1,李清安1,范玮1(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航空动力系统热科学重点实验室).燃烧室构型对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 田威1,程思渺1,李波1,廖文和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考虑关节回差的工业机器人精度补偿方法[J].航空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