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沙梦乔1,柴娜1,赵洪涛2,刘春井1,丁文超1,谢文霞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互花米草入侵对胶州湾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孙昭安1,2,张轩2,胡正江3,王开永3,陈清2,孟凡乔2(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桓台县农业农村局).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农田土壤内外源碳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杨文娜1,邓正昕1,李娇1,郑杰炳2,王子芳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对氨挥发和磷固定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丁萍1,2,贺玉龙1,2,何欢1,2,余江1,2,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复合改良剂FZB对砷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周一敏1,黄雅媛1,刘晓月2,李冰玉1,刘羽翼3,李卓晴1,王薪琪1,雷鸣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航天凯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博惢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叶面喷施纳米MnO2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机制[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万炳彤,鲍学英,赵建昌,李爱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障碍诊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王锐1,2,邓海1,2,贾中民1,严明书1,2,周皎1,2,董金秀1,2,王佳彬1,2,余飞1,2(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重点实验室).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镉的富集特征与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孙帅1,2,耿柠波1,郭崔崔1,2,张保琴1,卢宪波1,张海军1,陈吉平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蔬菜中重金属累积分布特征及居民膳食暴露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曹淑珍1,母悦1,崔敬鑫1,2,刘安迪1,程先1,符远航1,魏世强1,张进忠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西安市城市排水集团).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11期
  • 古柏铭1,金春姬1,2,温淳1,侯金源1,赵阳国1,2,高孟春1,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盐速率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王文锦1,王卿2,朱安生1,黄凌1,顾莹3,王杨君1,王敏2,李莉1(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2000~2018年长三角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刘丽娅,印红玲,蹇林洁,徐子文,熊远明,罗怡,刘小雯,徐维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藏高原东缘冻土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程凯1,常运华1,旷雅琼1,邹忠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PM2.5中重金属元素对COVID-19控制的高频响应[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陶理1,2,王沛芳1,2,袁秋生1,2,王洵1,2,胡斌1,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种典型沉水植物对去除镉污染底泥的应用效果[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李品1,周慧敏2,冯兆忠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臭氧污染、氮沉降和干旱胁迫交互作用对杨树叶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姚森1,张晗宇2,王晓琦2,杨书申1(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多尺度传输量化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史锐1,2,毛若愚1,3,张梦1,3,吕永龙1,3,宋帅1,3,赵纪新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巴彦淖尔市环境信息监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巴彦淖尔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乌梁素海流域地表水中全氟化合物分布、来源及其生态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夏丽1,2,朱彬1,2,王红磊1,康汉青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发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长三角地区一次区域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及其光学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张扬,王红磊,刘安康,陈魁,张艺馨,刘思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市不同天气过程下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周曙仡聃1,2,朱永官1,2,黄福义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微塑料对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李曦,廖汉鹏,崔鹏,白玉丹,刘晨,文畅,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3种常用除草剂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廉涵阳1,杨欣2,张普1,陈义珍2,杨小阳2,赵妤希2,何友江2,赵丹婷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2019年冬季一次典型霾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张喆1,2,3,丁建丽2,3,王瑾杰2,3,陈香月2,3,刘兴涛2,阿提干·吾斯曼2(新疆大学地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山北坡城市群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杨子谦1,刘怀庆1,吕恒1,李云梅1,朱利2,周亚明2,李玲玲1,毕顺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基于高分影像的城市水体遥感综合分级方法[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袁峰1,2,唐先进3,吴骥子1,2,赵科理1,2,叶正钱1,2(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两种铁基材料对污染农田土壤砷、铅、镉的钝化修复[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倪秀峰1,王儒威2,3,蔡飞旋2,蔡家伟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学院;暨南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燃煤电厂和垃圾焚烧电厂燃烧产物中卤代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和毒性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赵炜,李杰,谢慧娜,张莉红,王亚娥(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市春季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及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特性[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李培中,吴乃瑾,王海见,张骥,荣立明,李翔,魏文侠,宋云(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于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的场地环境精准调查应用案例[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陈垚1,2,李欣芮1,郑爽1,刘臻1,2,余雪花1,程启洪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前期干旱天数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邱莹1,靳燕1,苏振华2,邸琰茗3,赵栋梁1,郭逍宇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城市再生水河道沉积物细菌群落空间变化分析:以京津冀北运河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