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勇,黄雯婷,窦世卿,郭振东,李欣怡,郑志威,靖娟利(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葛小君1,2,3,黄斌2,3,袁再健2,3,王栋栋2,3,王泉泉2,3,陈佳村2,3,谢真越2,3(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梅州市国际水土保持研究院).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屈宁1,2,邓建明1,张祯3,蔡永久1,龚志军1,李明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2015~2020年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王雅雯1,2,李迎鹤1,张博2,郭云艳2,陈俊伊2,韩松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嘉兴南湖不同湖区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张倩1,韩贵琳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梁建设1,白永平1,杨雪荻2,高祖桥1,李玲蔚1,张春悦1,王倩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扩张中热环境演变及响应[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龚沛云1,2,孙丽娟2,宋科2,孙雅菲2,秦秦2,周斌2,薛永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镉的吸附效果与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孙德斌1,栗云召1,于君宝1,杨继松1,杜朝红1,孙丹丹1,凌越1,马元庆2,周迪1,王雪宏1,赵佳怡1(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赵晓亮1,李响1,2,卢洪斌2,3,卢少勇2,王涛2,张森霖2,国晓春2,张静2,弥启欣2,刘晓贺2,宋书峰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洞庭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东江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陈圣盛1,2,李卫明1,2,张坤1,2,熊伟唯1,2,张续同1,2,刘子健1,2(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肖致美1,李源1,孔君1,李鹏1,蔡子颖2,高璟贇1,徐虹1,戢运峰1,邓小文1(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周梦鸽1,2,杨依1,2,孙媛3,张凤英3,李永华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6~2020年山东省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谭少军1,2,刘洋3,朱小婕2,刘荷2,邵景安2,邓华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和旅游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长江上游平原丘陵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和驱动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陈旭东,高良敏(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不同面源强度影响下城市河流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石雷,杨小丽,吴青宇,王亦铭,徐佳莹(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生态沟渠-生物滞留池组合控制农村径流污染[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温祥洁,陈朝辉,徐维新,吴小娟,郝云庆,刘伟,印红玲,方淑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表层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许璐1,周春海1,2,刘梅3,孔辉3,李元1,黄志红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圣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石灰海泡石钝化后两种轮作模式对重度镉污染农田土壤的利用及修复[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谭文韬1,霍洋1,周航1,2,仇银燕1,曾鹏1,2,辜娇峰1,2,廖柏寒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糙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水稻磷盈亏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黄兵役1,王申博1,和兵2,薛若雨1,高更宇1,张瑞芹3(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对郑州市PM2.5浓度、粒径分布、组分和来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缪青1,2,杨倩1,2,吴也正1,2,魏恒1,2,周民锋1,2,张晓华1,2,邹强1,2(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保护空气复合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COVID-19管控期间苏州市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谢添1,2,曹芳1,2,章炎麟1,2,林煜棋1,2,范美益1,2,宋文怀1,2,鲍孟盈1,2,项妍琨1,2,赵祝钰1,2,杨笑影1,2,谢锋1,2,张煜娴1,2,俞浩然1,2,张子金1,2,邢佳莉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2019年南京北郊碳质气溶胶组成变化[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吴继炎1,2,杨池1,2,张春燕1,2,范美益1,2,吴爱坪1,2,章炎麟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保定市冬季PM2.5的氧化潜势特征及其影响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罗会龙1,2,陈娟1,张云慧1,袁贝1,2,杨宾1,张昊1,杜平1(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改良剂调控下水稻镉累积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罗正明1,2,赫磊3,刘晋仙2,胡砚秋1,2,周妍英4,郑庆荣1,柴宝峰2(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五台山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土壤真菌群落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退化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靳海洋1,岳俊芹1,闫雅倩2,张德奇1,杨程1,张素瑜1,李向东1,邵运辉1,方保停1,王汉芳1,秦峰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席玥1,2,郭婧1,2,陶蕾1,2,田颖1,2,陈吉吉1,2,吴悦1,2,徐蘇士1,2,荆红卫1,2,刘保献1,2(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河流全物质通量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