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军1,张迪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我国教师负担研究的现状审视与未来展望——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于丽萍1,蔡其全2(威海市教育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阶段大概念教学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区域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黄朝晖,刘旭东(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基于实验的普通高中学术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杜许灿(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美术学科深度学习“三样态”与推进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聂惠娟(太原市成成中学校).全面提升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STEM+学科”教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苏翠红(玉林师范学院).大数据应用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评《数据挖掘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研究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汤芷诺(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向度:建设新型学习空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张磊,周莉,尹悦(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9年与2004年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王晴语1,赵静卉2,高媛2(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学前儿童卫生与生活习惯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潘燕燕(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从教研到学研的校本实践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郭晓娟(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校长领导力的四个重要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徐海峰(河南城建学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优化路径——评《体育教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4期
-
张婉莹,毛亚庆,田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父母参与的多重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刘莹,郭瑞,杨光钦(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吴凯欣,毛菊,张斯雷(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过程的多向——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基于X省D教师的个案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朱宁波,王志勇(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循证教育取向下教师教学决策的现实审思与发展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崔友兴(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李锋1,边霞2(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当代观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刘铖,陈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生代乡村教师“共生性”文化生产的可能与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张润喜,许永刚,吴红霞(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教师的教学状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赵冲(吕梁学院教育系).论教育的理想之路——兼评刘庆昌教授的《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拓丹丹1,严孟帅2(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视域下中国教育学成长的逻辑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3期
-
陈中1,王蕊2(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
刘飞君(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重塑及实施进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
赫永达1,张卫国2,陈亚丽1(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PBL模式在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计量经济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
胡国华1,朱勇军2(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保教处).老年人学习满意度对赋权增能的影响:学习效果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
姚敏(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
白鑫刚(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聚焦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