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费冬冬1,侯雪伟2,魏蕾3(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全球近地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吴敏艳,周瑛,王文洁,刘华彦,聂勇,卢晗锋(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催化反应工程研究所).生物柴油吸收VOCs的特性及热力学[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王新莹1,2,李颖芳1,3,桂柯3,廖婷婷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我国西南地区吸收性气溶胶时空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陈茜,周雨薇,吕阳(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细菌气溶胶污染特征及传播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赵辉1,2,王思雨1,张誉馨3,刘贞4,郑有飞2(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秦皇岛市气象局).稻田生态系统O3干沉积特性及其对气孔吸收的贡献[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毕珏1,2,张振宁2,刘雨佳2,杨丹蕾2,郑钦象3,崔道雷2,向萍2(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高原城市室内灰尘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彭薇,李云丹,康娜,朱彬,于兴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长三角秋冬季典型区域霾天气特征及对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宋伟娜1,张海波2,石晓勇1,3,苏荣国1,张传松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2018年春夏季苏北浅滩生物可利用氮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耿迎雪1,2,李曼焘3,曹妍1,赵群1,李英杰1,刘丹1,师伟萌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苯并[a]蒽与肺表面活性剂混合磷脂的相互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付世华1,周骥2,叶晓芳2,杨丹丹2,杨丝絮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低温联合PM2.5对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严祥瑞1,辛立庆1,王昊书1,2,马壮2,秦勇1,吴伟祥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传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全混合式厨余垃圾生物干化工艺效能实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郑前兴1,2,张杨2,于晓巍2,韦思业2,黄建洪1,吴仁人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程亚,张永志,姚萱,熊卫耀,黄廷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催化氧化除锰活性滤料去除地下水中双酚A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李欢,张静丽,张诗雨,石明浩,谢年,周柔静,刘苏(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四环素和砷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及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马倩,李海红,王洋涛(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菌株WYT降解还原蓝4的关键基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实现五连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张亚青1,王相2,孟凡荣3,张文睿2,焦甜甜1,张华伟1,梁鹏1(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VOCs处理技术综合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周志凌,程先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基于MGWR模型的中国城市PM2.5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邹亮华1,2,邹伟2,张庆吉2,3,李颖2,4,龚志军2,张艳杰1,鲁顺保1,蔡永久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马志强1,胥思勤1,姬江浩1,彭刚毅1,孙靖茹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改性水稻生物炭对水体中Sb(Ⅲ)的吸附[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陈颢元1,王晓琦1,程水源1,关攀博1,张智答1,白伟超1,唐贵谦2(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一次重霾过程气象成因及传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张宇晨,红梅,赵巴音那木拉,叶贺,闫瑾,李静,梁志伟(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荒漠草原土壤线虫对氮沉降及降雨变化的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宋培圆,张亮,杨慎华,李朝阳,彭永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膜强化推流式颗粒污泥自养脱氮反应器启动[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刘岩峰,崔冠楠,白鑫宇,于湛秋,董黎明(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武鸣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