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曾福志(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激活民间元素提升对外传播影响力[J].东南传播,2022,第5期
  • 王学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夏传播研究的“心性”回归——从谢清果的《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新作谈起[J].东南传播,2022,第5期
  • 张巡(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脱贫攻坚背景下主旋律作品的人民性品格——以电视剧《山海情》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5期
  • 王朝军(北岳文艺出版社).地方文艺出版社融合发展路径探析——兼论裂变思维在大众文艺出版中的应用[J].东南传播,2022,第5期
  • 王平,苗伊凡(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新4C法则下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优化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李川(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基于AISAS互联网法则的移动阅读App传播范式探究[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单琪,王亚莘(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策展到隐蔽:“云端交往”中的自我呈现[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李盛楠(河南理工大学广告系).AR应用增强质量对用户心理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流体验的多重中介作用[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杜兴远1,姜昕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视新闻节目视觉战役框架建构策略——以《新闻联播》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张明浩1,2,赵航3(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想象力消费”视域下科幻动画《瑞克和莫蒂》的“虚拟满足”“荒诞”美学与科幻想象创新[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廖钟源(闽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打造地域文化符号:新文创时代海丝文化的价值重塑[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吴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场域视角下的媒介化社会:内外流变与现实挑战[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冯珍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州早期电影的现代性意义——以1956年福州仓山影剧院为切入点的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吴雅清(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州特色历史建筑的文化记忆建构[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骆敏,胡明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废话文学”:从反讽式的戏仿到自我指涉的漩涡[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肖春芳(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乡村非遗品牌建构——以黔东南雷山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杨睿彤1,谷李2(乐山师范学院科研部学报编辑部;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劳动控制与抗争:网络文学领域平台作家的数字劳动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黄梓芳(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互联网时代“孤独”问题探究[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贾瑞宇(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粉丝文化”中的共识制造与双重剥削——以《创造营2021》新浪微博粉丝群体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徐晓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后现代同人文学:跨媒介视角下的赛博空间内部叙事实践及文化反思[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赵华1,方静2(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社会认同视角下都市题材剧的“出圈”动因分析[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冉炎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空间·情感·记忆:非虚构写作中的灾难叙事[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赵云清,卢滔,董力立,宗浩宇,卓华璜(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一〇九台).调频广播隧道覆盖与监测[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林雨夏(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短视频创新探索[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曹瑞寒,张梦晗(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生成偶然:香水的媒介物质性与芳香化工的技术逻辑[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陈昊(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思身体、范式探寻与具身批判——2018至2021中国具身传播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 黄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虚拟主播”强势冲击背景下“真人主播”的破圈之路[J].东南传播,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