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邹温馨1,苏卫华1,陈远学2,陈新平1,郎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土肥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长期施氮对酸性紫色土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及其硝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石习1,2,宁丽华2,葛敏2,邬奇2,赵涵1,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玉米氮状况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和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束婧婷1,单艳菊1,姬改革1,章明1,屠云洁1,刘一帆1,巨晓军1,盛中伟1,唐燕飞2,李华3,邹剑敏1(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家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西麻鸡m6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与肌纤维类型及成肌分化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李雅菲,师江澜,吴天琪,王少霞,李雨诺,屈春燕,刘聪慧,宁鹏,田霄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锌与吡虫啉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富锌效果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赖春旺1,周小娟2,陈燕1,刘梦雨1,薛晓东1,肖学宸1,林文忠3,赖钟雄1,林玉玲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农村局;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眼乙烯合成途径基因鉴定及响应ACC处理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赵慧婷1,彭竹1,姜玉锁1,赵淑果1,黄丽1,杜亚丽2,郭丽娜2(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7的表达及结合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3期
  • 耿文杰,李宾,任佰朝,赵斌,刘鹏,张吉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玉米技术创新中心).种植密度和喷施乙烯利对夏玉米木质素代谢和抗倒伏性能的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段灿星1,曹言勇2,董怀玉3,夏玉生1,李红4,胡清玉1,杨知还1,王晓鸣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马玉峰1,周忠雄2,李雨桐1,高雪琴1,乔亚丽1,张文斌1,颉建明1,胡琳莉1,3,郁继华1,3(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凯龙楚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氮素水平及形态对娃娃菜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崔青青1,2,孟宪敏1,段韫丹1,庄团结1,董春娟1,高丽红2,尚庆茂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断根与打顶对番茄嫁接愈合的抑制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王良1,刘元元1,2,钱欣1,张慧1,代红翠3,刘开昌3,高英波1,方志军1,刘树堂2,李宗新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单季麦秸还田促进小麦-玉米周年碳效率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李刚,白阳,贾子颖,马正阳,张祥池,李春艳,李诚(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两种磷素水平下小麦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离子组和代谢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周丽平1,袁亮2,赵秉强2,李燕婷2(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腐殖酸单侧刺激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沙月霞,黄泽阳,马瑞(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嗜碱假单胞菌Ej2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邵小龙,徐文,王潇,杨晓静,沈飞,刘琴(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3种粳稻籽粒水分解吸过程中的裂纹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李佩,何瑞银,汪小旵,丁启朔(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省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单株小麦生理生态控制的等距单粒线播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张睿1,2,张学尧1,赵小明1,马恩波1,张建珍1(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飞蝗表皮蛋白LmKnk3-5′的抗体制备及组织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竹磊1,2,张海亮1,陈少侃1,3,安涛1,2,罗汉鹏1,刘林4,黄锡霞2,王雅春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奶牛中心).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细胞数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遗传参数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黄天鹏1,郭旭2,孙长云3,陈经雕3,朝木丽格1,武婕3,格日勒图1(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额尔古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呼伦贝尔地区牛体表寄生蜱中羊种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谢晓宇1,王凯鸿1,秦晓晓1,王彩香1,史春辉1,宁新柱2,杨永林3,秦江鸿3,李朝周1,马麒2,宿俊吉1(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姜朋1,张鹏1,姚金保1,吴磊1,何漪1,李畅1,马鸿翔2,张旭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CIMMYT-JAAS小麦病害联合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2期
  • 冯晨1,2,黄波3,4,冯良山1,2,郑家明1,2,白伟1,2,杜桂娟1,2,向午燕1,2,蔡倩1,2,张哲1,2,孙占祥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不同配置对辽西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郭永春1,王鹏杰1,金珊1,侯炳豪1,王淑燕1,赵峰2,叶乃兴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基于WGCNA鉴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邓艾兴1,刘猷红2,孟英2,陈长青3,董文军2,李歌星1,张俊1,张卫建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田间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徐献斌,耿晓月,李慧,孙丽娟,郑焕,陶建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基于转录组分析ABA促进葡萄花青苷积累相关基因[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张静远1,2,缪发明2,陈腾2,李敏1,扈荣良2(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非洲猪瘟实时荧光RPA诊断方法建立及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路鹏,李文海,牛金璨,Batbayar Javkhlan,张树兰,杨学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不同有机碳水平下 土磷的有效性及无机磷形态转化[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 李博1,杨帆1,秦琴1,钟晓媛1,李秋萍1,曾玉玲1,卢慧1,陈勇1,王丽1,陶有凤1,李娟2,冯炳亮3,任万军1,邓飞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犍为县农业农村局;隆昌市农业农村局).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