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姜广甲1,2,史华明3,张纯超1,2,庄泽彬1,2,王伟平2,冯艳青2,王欣睿1,2,邓伟1,2,吕向立1,2,谢健4(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海南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估算[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李彬1,叶脉1,杨国义2,3,陈佳亮1,张路路1,范彬1,杨泽涛1(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典型工业遗留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谭映临1,钟晓亮1,王涛1,王婷1,2,冯翔2,杨朝合2(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沸石分子筛吸附去除VOCs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邓迎璇1,翁莉萍2,朱桂芬1(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腐殖质对土壤砷形态分布及转换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李运晴1,谭雨青1,陈垚1,2,刘臻1,2,吴琼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雨水径流中微塑料的赋存迁移与控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申中俊,路建平,史新悦,张宝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冶炼场地钒污染土壤稳定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庞国涛1,杨源祯1,李伟1,阎琨1,2,张晓磊1,3,曾蛟1(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防城港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王润,王豪吉,赵林艳,李思民,宋洪川,孙世中,官会林,徐武美(云南师范大学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脱落酸对蜈蚣草生理特性及砷积累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高宁1,2,朱四喜1,2,夏国栋1,2,赵伟1,2,赵斌3,王众4(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国家民委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人工湿地基质环境因子对AOA和AOB多样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蔡景丽1,顾佳艳1,陈敏1,谢丽萍1,何国富1,2,3(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有机固废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2020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预测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廖蓥飞1,2,曾康军1,陈磊1,伍一宁1,2,王贺1,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湿地微塑料污染研究热点与进展的可视化剖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关于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名义征稿欺诈的郑重声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2期
  • 李伟1,孙晶1,熊健1,张娜1,高海涛1,张强英1,吕学斌1,2(西藏大学理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藏拉鲁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邱雨荷1,2,王森1,2,刘婉玉1,2,钱亚利1,2,丁柳屹1,2,李娇1,2,马皓1,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过程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安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普东伟1,2,邱亮1,3,周巧红1,梁威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对镉固化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董洁芳1,2,徐栋3,张仲伍4,张亮林5(运城学院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遥感科学重点实验室;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部自然资源工程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基于GWR模型的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李媛媛1,2,王华1,2,邓燕青3,袁伟皓1,2,曾一川1,2,沈子琳1,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乐安河流域入鄱阳湖营养盐通量及溯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陈煜,朱雷,刘显,司嫣瑶,唐雨欣,汪恂(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MIL-53(Fe)金属有机骨架的改性及降解四环素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余玲,王雪梅,刘梦娟,隋心,季宏兵(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罗紫芬1,2,杨佘维1,2,张鹏1,2,许文卿1,2(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珠三角感潮河口区耗氧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林云1,2,熊慧敏1,武亚遵1,2,詹亚辉3,张宝豪1,吴鹏1,金毅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硫酸盐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符传博1,2,丹利3,佟金鹤1,2,徐文帅4(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三亚市区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唐玉朝1,陈徐庆1,伍昌年1,黄显怀1,王坤1,朱赵冉1,黄健1,刘俊2,朱波3(安徽建筑大学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pH值对旋流球磨破解污泥释放有机质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贺小敏1,施敏芳1,叶芸2(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中心).梁子湖水体中环境激素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杨孟1,2,王慧3,4,吴丹1,2,李凤英2(无锡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无锡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市PM2.5中痕量元素的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张紫越1,2,郭威1,2,朱仁果1,2,谢亚军1,2,肖红伟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经开区冬季PM2.5中正构烷烃污染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王浩1,党晓宏1,2,汪季1,2,余继香3(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杭锦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氮沉降影响下沙柳和小叶杨凋落物的分解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何婵,卢泓洁,周昊晋,陈慧敏,周雪彤,章海燕,袁旭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浙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王亚娟1,周震峰2,孙淑2,张小红3,陶红3(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银川市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 黄明雨(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洱海大气氮磷干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