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欢1,乔远1,2,王兴邦1,2,陈新平1,2,张务帅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黄淮海玉米生产能源利用效率和净生态系统碳平衡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王俊,潘鸿,谢磊,崔国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华南五针松濒危机制生态学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岳雪萍1,王淘1,吕天星2,周涛1,刘琦1,唐磊1,周高子1,贾媛丽1,周伟1,任万军1,陈勇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川中丘陵区冬水田种植模式转旱作土壤呼吸组分特征及碳平衡[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马方园1,郭豪2,肖成玉1,廖露露1,周婉婷1,方熊1,易志刚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两种增温方式对杉木和木荷单萜烯通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周岚1,巫大宇1,吕秋实1,李贤伟1,2,3,苏宇1,郭茂金1,尹海锋1,吕倩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董伯纲1,于洋1,2,吴秀芹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于NDVI的云南省2009—2010年干旱遗产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赵泽尧1,张雪1,陈桐1,赵天宇2,徐帅1,梅莉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省林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尾松幼苗根系和光合碳供应对土壤性质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作用[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段妍1,孙明1,2,3,李楠4,徐湘5,王爱勇1,董婧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渔业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温度、盐度对海月水母碟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朱弘,杨乐,岳春雷,李贺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午潮山天然次生林木本幼苗组成及其时空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力天1,2,3,杨时海3,刘炜2,王晓丽1,秦金萍1,董瑞珍1,2,3,边巴普尺2,米玛顿珠2,索朗次仁2,张树淼4,张敏1,2,3,仁增曲扎2,马玉寿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日喀则市百亚成农牧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西藏云旺实业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白草主要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王晓娟1,董文攀2,周世良3(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分析我国苜蓿属植物演化路径[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婷婷1,2,刘文耀1,胡涛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常见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何汐然1,2,3,丁晓雪1,2,3,许毓哲1,2,3,李君1,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幼龄胡杨气孔行为对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石龙宇1,郑巧雅1,2,杨萌1,2,刘玲玉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城市韧性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子尧,黄楚梨,李倞,林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耦合InVEST-HFI-PLUS模型的生态分区规划与动态评估——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晓瑶1,2,虞虎1,2,张潇3,周侃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基于多源数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李成1,赵洁2,3,庄智程1,顾思浩1(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闫晓露1,2,李欣媛1,2,刘澄浩1,2,李佳伟3,钟敬秋1,2,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演变轨迹及其社会-生态驱动的地理探测——以大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滕扬1,张沼1,张书理2,杨永昕2,贺伟2,王娜2,张正一3,鲍伟东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赤峰市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大兴安岭南段马鹿生境适宜性分析与生态廊道构建[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朱陇强,郭泽呈,肖敏,秦梦谣,颉耀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半干旱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临洮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敏1,胡守庚2,3,张绪冰1,张学斌4,吴思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干旱区绿洲城镇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以张掖绿洲乡镇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胡尔查1,2,3,王晓江1,2,铁牛1,3,洪光宇1,2,苏和1,张艳楠4(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归一化指数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曹永强,周姝含,杨雪婷(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近20年辽宁省植被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汪东川1,2,陈星1,孙志超3,辛燕1,王海庆1,柴华1,王鸿艺1(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长时间序列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监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曾瑜皙1,钟林生1,2,虞虎1,周彬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大学旅游系).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及其形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欧阳玲1,2,马会瑶3,4,王宗明4,5,路春燕6,王菜林1,2,张永生7,于显双1(赤峰学院;海图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赤峰学院环境演变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创新团队;赤峰市敖汉旗长胜镇自然资源所).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左婵1,2,王军邦2,张秀娟1,芦光新3,叶辉4,王春雨5,张志军6,李英年5(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肖练练1,2,朱冬芳2,3,虞虎2(中华女子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承载力模拟仿真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菲,曹永强,范帅邦(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碳”目标下东北三省水-能源纽带关系及网络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