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龙超1,2,金恒1,3,黎玲1,3,盛晋银1,3,段黎明1,2(重庆大学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基于特征融合的非局部均值CT图像降噪[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赵智刚1,2,玄洪文3,王景冲2,丛振华1,2,张行愚1,2,小林洋平4,刘兆军1,2(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真空紫外193 nm波段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综述[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蒋晖1,2,李爱国1,2(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X射线衍射极限纳米聚焦的前沿进展[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张志远1,2,吴宸1,黄楠顺1,2,宋丽1,3,张增艳1,3,董晓浩1,3,邓海啸1,3,王劼1,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于晶体布拉格反射镜的X射线谐振腔光学设计[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肖峥嵘1,2,朱穆峰1,2,张津3,华林强1,2,许松坡1,刘阳妮4,杨文星4,柳晓军1,2(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极紫外光梳的耦合输出方式比较研究[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齐润泽,张锦龙,吴佳莉,李双莹,黄秋实,张众,王占山(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紫外-真空紫外薄膜光学元件研究[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齐争1,黄楠顺2,3,邓海啸1,刘波1,王东1(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光源性能参数与稳定性研究[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孙天希(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毛细管X射线透镜技术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伊圣振,司昊轩,黄秋实,张众,蒋励,齐润泽,张哲,王占山(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激光惯性约束聚变X射线诊断用多通道Kirkpatrick-Baez成像系统研究进展[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寿寅任1,潘卓1,曹正轩1,王大辉2,王鹏杰1,刘建波1,梅竹松1,孔德锋1,赵研英1,颜学庆1,3,4,马文君1,3(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基于碳纳米管泡沫的高效宽谱极紫外辐射[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戈文杰1,余海军2,陈杰2,倪松1,刘丰林1,2,3(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求导-希尔伯特变换-反投影的源直线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解析重建[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杨志诚1,2,3,李宾1,2,4,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种新型硬X射线超高能量分辨弯晶光谱仪[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家祺1,崔怀愈1,2,赵东迪1,安博1,赵永蓬1(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Ar-He混合气体气压对类氖氩46.9 nm激光输出特性的影响[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陈宜方(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束光刻研制高分辨X射线波带片透镜最新进展[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肖体乔1,2,3,王飞翔1,李可1,许明伟1,2,3,鞠晓璐1,2,3(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运动衬度X射线成像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佟亚军1,刘芳1,范家东1,金利民2,董晓浩2,余小江3,江怀东1,刘志1(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同步加速器光源中心).光学元件污染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质量的影响[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易强1,叶繁1,蒙世坚1,2,鲁建1,杨建伦1,胡青元1,郭洪生1,陈法新1,黄展常1,蒋树庆1,甯家敏1,严小松1,杨瑞华1,徐荣昆1,许泽平1,李正宏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近代物理系).8-MA装置上的Z-箍缩动态黑腔实验研究进展[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徐昭1,顾燕1,姜博文1,张振1,黎龙辉1,王健1,金戈1,张臣2,3,邱祥彪1,李玉飞1,吴超1,杨晓明1,贾振卿2,3,赵冬华2,3,宋淳1,周新1,廖亦戴1,李婧雯1,郭燕1,韩晓明1(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天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轻量化扇形X射线微孔器件研制及性能测试[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谢东洋1,2,刘瑜川1,2,李奉笑1,2,田援稚1,2,唐立平1,2,周日峰1,2(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阵列微焦射线源大视场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滤波反投影重建[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惠泉1,2,邵尚坤1,2,孙学鹏1,2,袁天语1,2,华陆1,2,孙天希1,2(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锥形单毛细管高能X射线微焦斑透镜模拟表征[J].光学学报,2022,第11期
  • 尹智瑶,郭仁慧,杨鑫,刘成兴,李建欣(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基于白光干涉的ICF靶丸表面缺陷测量方法[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玥华1,赵勃冲1,胡泊2,刘小红1,杜仁杰3,周京博1(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博柯莱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线结构光振镜扫描测量系统通用标定方法[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 孙萌萌1,葛益娴1,2,沈令闻1,胡凯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基于电弧放电优化的光纤法珀湿度传感器[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 汪千金1,崔海华1,张益华1,权冬2,刘贡平2,宁莉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光学测量跨源点云的多尺度采样配准方法[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 胡慕芸1,杨迪1,杨子晗1,尚建伟2,张军3,梁艳梅1(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口腔医院病理科,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天津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基于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成像[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帅1,李国泰1,张凯伦1,朱占达1,2,3,4,惠勇凌1,2,3,4,雷訇1,2,3,4,李强1,2,3,4(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激光先进制造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跨尺度激光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大芯径晶体波导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锁模激光器[J].光学学报,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