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铮(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应用及交易模式探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瞿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分院).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数学模型的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刘迪,张甜甜,彭宇维,唐晓梅,王丹,毛承雄(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释能环节轴系建模与振荡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袁玉和,刘亮,张洪涛,衣启正,张永鹏,郭延哲,苑文畅,李希超(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容器自放电检测方法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唐雨薇(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分布式化学储能系统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娄晓歌1,王馨1,司鹏飞2,戎向阳2(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供暖二级水箱变容积蓄热系统能量及㶲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胡铭昌1,周雪晴1,陈锦军1,黄雪妍2,陈玮1,薛建军1(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用大容量三电极方形锌空气电池[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张永学1,2,3,王梓熙1,3,鲁博辉1,3,杨胜旗1,3,赵泓宇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市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重点实验室).雪花型翅片提高相变储热单元储/放热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杜昭1,2,阳康1,舒高2,韦攀2,杨肖虎2(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金属泡沫内石蜡固液相变蓄热/放热实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李建林1,肖珩2(北方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锂离子电池建模现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乔亮波1,2,张晓虎1,3,孙现众1,3,张熊1,3,马衍伟1,3(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高晓芝1,王磊1,田晋1,刘佳璐2,刘庆华3(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汤匀1,2,岳芳1,2,郭楷模1,2,李岚春1,2,陈伟1,2,3(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刘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适应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汤匀1,2,岳芳1,2,郭楷模1,2,李岚春1,2,柯旺松3,陈伟1,2,4(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全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能力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朱鸿章1,吴传平2,周天念2,邓捷1(长沙理工大学;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外部过热条件下的热失控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王英楷,张红,王星辉(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1DCNN-LSTM的锂离子电池SOH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朱信龙1,王均毅2,潘加爽2,康传智2,邹燚涛1,杨凯杰1,施红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集装箱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张子岩,张俊艳(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基于高质量专利的储能关键技术国际竞争态势[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姚祯1,王锐1,阳雪1,张琦1,刘庆华1,王保国2,缪平1(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锌铁液流电池研究现状及展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邓诗语,刘文霞,刘畅,刘其达,李守强,刘宗歧(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考虑双重不确定及综合效能的配电网储能规划决策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李瑜1,张占强1,孟克其劳2,魏皓天1(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基于分层控制的孤岛微电网储能优化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张晓光,潘晓楠,李金铭,刘丽,何燕(青岛科技大学).电池排布对锂电池组相变热管理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靳文婷1,2,廖满生1,3,黄骥4,5,魏子栋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态势 ——基于全球专利的数据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王帅1,马鸿雁1,2,3,窦嘉铭1,张英达1,李晟延1,胡璐锦4(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布式储能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建筑大数据智能处理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基于UGOA-BP的锂电池SOC估算[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张少凤1,张清勇1,杨叶森2,苏义鑫1,熊斌宇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基于滑动窗口和LSTM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建模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罗恒1,严晓2,王钦3,胡波1(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香港大学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充电场站光储充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杨慧慧,曾立,汤波,王小青,陆勇(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谷电利用复合石蜡蓄热材料的制备及供暖墙体构造实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孙爱芬1,赤娜2(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基于改进的高斯过程回归的SOC估计算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郭志慧,崔潇丹,赵林双,陈佳炜(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火灾及气体爆炸危险性实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