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晓程,徐友强,李秀婷,孙宝国(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中心).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来源典型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微生物及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陈海燕,李嘉雯,李婷,刘洋,田佳乐,丹彤(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胞外多糖的结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其轩,扈莹莹,孔保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动物蛋白质可食性涂膜降低深度油炸食品油脂含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马秀丽1,2,张九凯1,孙劲旅3,李宏3,黄文胜1,韩建勋1,葛毅强1,4,陈颖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芝麻过敏原Ses i 3同源建模及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预测[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张慧娟,冯钰琳,付冰冰,隋妙,王静(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加拿大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北京)).麦麸酚酸类物质对面团聚集态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王月娇,郭帅,韩之皓,黄天,孙浩天,刘凯龙,王记成,孙天松,张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基于微流变技术研究不同嗜热链球菌对发酵乳凝胶化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艾连中,范艺周,熊智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信使分子调控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易醒1,罗俊溢1,骆叶晴2,易孜成2,李威钢2,吴心成2,肖小年2(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紫苏子油O/W型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徐文欢,吴若菡,李采婵,吕静,纪超凡,梁会朋,孙泽平,林心萍(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统虾酱中酵母菌分离鉴定及碳源利用特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王宏鑫,马鸣阳,刘衍辰,朱雪梅,牟光庆,姜淑娟,吴晓萌,钱方(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乳酸菌发酵降低牛乳蛋白致敏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孙孟娇1,2,王稳航1,2(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肉类食品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默,曹凯欣,任广钰,张鹤男,姜锦惠,闫丹丽,乌日娜(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优良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周钦育,黄燕燕,赵珊,黄泳尧,林钟培,刘冬梅(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蛋清溶菌酶的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敏,李伟程,刘亚华,尤利军,马腾,赵洁,孙志宏(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IMAU11823全基因组测序及胞外多糖基因簇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刘朋肖1,2,刘玉春3,李晨语1,2,李秀婷1,4,2,成柳洁1,2,朱宇婷1,2,范光森1,4,2(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酿酒酵母Y3401产乙醇条件优化及其产香特性[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郭文瑞1,韩云飞2,杨扬2,张艳妮2,杨乐2,段艳2(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乳杆菌对发酵香肠蛋白质分解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卢云浩,何强(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郫县豆瓣特征挥发性物质演变及其香型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颖畅1,曹娜娜1,韩笑1,高小溪1,沈琳2,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连东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贮藏过程中阿根廷鱿鱼生物胺的变化及产胺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津津1,2,匡珍1,徐春霞3,迟海1,2,陶乐仁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Nisin Z复配剂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协同抑菌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方若思,陈唐超,梁淑敏,金诚豫,黄温迪,龚金炎,肖功年(浙江科技学院).短乳杆菌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对黄酒发酵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调控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叶冬青1,2,孙悦1,3,李莹1,杜青1,刘延琳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本土酿酒酵母与商业酵母混菌发酵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武小亮,卢林纲,王靖,张婧婕,侯清华,韩娟(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双蛋白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赵玲艳,黄嘉欣,杨剑,卿煜维,潘金微,黄洁,邓放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盐渍辣椒真菌多样性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张建旭1,王璐颖1,郑晓卫2,李宁1,孙纪录1,桑亚新1(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红球菌利用小龙虾壳粉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培养条件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思敏1,梁辉2,陶美洁1,戴志远1,3(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南京农林大学;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铁氧体法降低贻贝蒸煮液中重金属镉含量的工艺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孙晓佳1,李婷婷2,赫彬彬1,梅永超1,谢晶3,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生鲜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环境条件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基因luxI/luxR表达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吴甜1,唐亚丽1,2,卢立新1,2,丘晓琳1,2,王军1,2(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射频处理对花椒粉品质及EVOH/PA包装薄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李秋莹1,2,徐瑾秀1,2,朱金帅1,2,林洪3,孙彤1,2,励建荣1,2(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冷激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田淇1,李耀旺1,李博1,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育部功能乳品重点实验室).活性肽定量构效关系建模过程中1种肽段长度不等的表征方法的建立[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 杨维宇1,张艳2,李芬芬1,黄丹菲1(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硬脂酸修饰的燕麦多糖自聚集胶束的制备及其特性初探[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